雖然機構投資人對加密貨幣的關注日益升高,並且「人人皆可投資」的理念獲得推廣,但實際上,全球多數人口依然被排除在傳統財富累積機制之外。根據統計,美國收入前 10% 的族群擁有超過 90% 的股票,而全球仍有數十億人缺乏金融知識、最低投資門檻或基本投資工具,無法享有這些投資機會。
要縮短這些結構性落差,傳統金融機構不能僅止於投資「數位資產」,更應思考如何以創新方式運用這些資產。其中,變革最迫切的領域便是「股票」。長久以來,投資未上市企業股份的機會僅限於富裕人士或具備特定人脈者。然而,若能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導入價格透明、交易執行與資金結算等核心環節,將大幅提升全球投資者對股票的「可及性」。
股票向來被視為資產增值的有力工具,但實際參與者仍限於少數特權階層。主要障礙之一是老舊的基礎設施。價格資訊不透明、封閉式交易所,以及冗長的結算時程,使股票投資門檻居高不下。尤其在私人市場中,價格資訊往往僅能由高資產人士或內部人士取得,普通投資人根本無法進場。
在交易執行階段,也存在明顯的不公平。即便目前已有平台改善使用介面,但身分驗證程序繁瑣、最低投資額過高,以及地區限制,仍使廣大量體的散戶無法參與。這樣的金融排他性制度,反而加劇了「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
結算問題更加嚴重。現行股市結算程序可能拖延數日,跨境交易更需更長時間,導致資金凍結不動。對於希望靈活運用資金的小額投資者來說,這是重大阻礙,使得資產累積的途徑只對上層菁英開放。
不過,這些結構性瓶頸可望透過「技術力量」加以克服。歷史告訴我們,每次科技創新皆能撼動既有秩序。也因此,「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角色愈趨關鍵。DeFi 有潛力重塑傳統金融系統,打造更快速、更高效率的新一代金融基礎建設,實現真正的「金融民主化」。
在價格方面,DeFi 可提供「即時且可信」的市場資訊,不再讓特定權勢者獨占資訊優勢。所有投資人都能在公平基準上做決策,消除資訊垄斷。
交易執行同樣受益於去中心化架構。透過「智慧合約」運作的交易平台,可實現「股票代幣化」,允許用戶用極小資金購買少量股份。只要能上網,散居全球的個人投資者,無論身處大城市還是偏遠農村,都能擁有成長型企業的部分股權,縮短與合格大型投資人間的資產落差。
在結算環節上,區塊鏈更是徹底顛覆傳統。交易可在無需中介的情況下迅速完成,資金流動高度自由,不僅降低投資風險,也讓小額投資變得更具吸引力。
評論: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DeFi 正在重新界定什麼是公平可及的「資本市場」。NFT 與通證化證券(RWA)發展,也可能進一步豐富這類市場生態。
真正民主化的金融體系,不該只是讓大機構涉足加密資產,更該重新設計整個金融基礎結構。股票雖為強勢的資產升值工具,卻因地域與制度性的障礙,仍令許多人無緣參與。若能善用 DeFi 技術,重塑定價、交易與結算的機制,將前所未有地放寬投資門檻,把原屬極少數人的優勢機會,拓展至全球群眾。最終,這可能為數十億人口創造一條通往「經濟平權」的康莊大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