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加密寒冬」波及範圍擴大,專家示警傳統金融體系恐受波及
近期有專家警告,本輪「加密貨幣寒冬」不僅重創幣圈,甚至可能對整體全球金融體系造成更大衝擊。根據《The Information》財經總編輯肯·布朗(Ken Brown)於本月內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目前加密貨幣市場與傳統金融體系的連結程度已遠超過以往,使得此次下行週期具備前所未有的「結構性風險」。
布朗表示,過去像 FTX 崩盤時也經歷了類似的「加密寒冬」,但當前的狀況更為嚴峻。他指出:「目前我們正面臨又一次市場崩跌,特別是高度投機性的資產出現劇烈下滑,這代表著風險已從價格面擴散至結構面。」
根據他說法,在上一輪牛市期間,加密貨幣價格因過度樂觀情緒而快速上揚,包括像 Strategy(前身為 MicroStrategy)等大型公司透過大規模購買比特幣(BTC)推高幣價。然而,這類結構在價格下跌時卻導致更大的「下行壓力」。布朗提到:「當價格上漲時,這些企業會加倍買進,但當市場轉跌,損失則以倍數擴大,此類循環提高了整體市場的脆弱度。」
此外,布朗也點出「穩定幣」的系統性風險。他指出,在部分缺乏穩定法幣的國家,穩定幣(如 USDC、USDT)經常被視為「替代貨幣」,若單一穩定幣出現信任危機或大量贖回,不僅會動搖其幣種市場,更可能對全球金融資產造成連鎖效應。
他引用 2023 年矽谷銀行倒閉的事件為例,USDC 發行商 Circle 當時曾將大筆資金存放於該銀行,該事件造成穩定幣暫時脫鉤,引發廣泛恐慌。布朗指出:「這再度證明,加密資產與傳統金融的連動性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事實。」
談及當前整體局勢,布朗總結道:「這場跌勢不再只是科技產業或虛擬資產的單一問題,而是正考驗整個金融系統韌性的一次大型壓力測試。」他呼籲,監管機構必須加強留意「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體系的交互作用」,以防潛在風險擴張至全球市場。
評論:本輪「加密寒冬」所突顯的市場結構問題與資產連動性風險,值得投資人與監管機構高度關注。投資人應更加重視風險分散,特別是在面對穩定幣這類與傳統金融資源緊密連結的資產時,更需審慎評估潛在流動性危機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
關鍵詞:加密寒冬、穩定幣、比特幣(BTC)、USDC、傳統金融、矽谷銀行、Circle、Strategy、風險擴散、結構性危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