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鏈上數據:比特幣(BTC)如數位黃金、以太幣(ETH)邁向生產性資產 用途日趨分化

鏈上數據:比特幣(BTC)如數位黃金、以太幣(ETH)邁向生產性資產 用途日趨分化 / Tokenpost

根據鏈上數據公司 Glassnode 與流動性平台 Keyrock 於 24 日(當地時間)共同發布的報告,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正在形成截然不同的「加密生態體系」,兩者在用途與市場行為上的差異日益明顯。報告指出,比特幣逐漸確立其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角色,而以太幣則因質押、抵押與機構化資產包裝的應用增加,其功能性與生產效益不斷提升。

報告指出,比特幣正逐漸轉變為以「儲蓄」為導向的資產,擁有極低的流通性與高度的長期持有傾向。數據顯示,目前約有 61% 的比特幣已經超過一年未被移動,且每日僅有約 0.61% 的流通供應實際參與交易。這種低流轉性使比特幣與「黃金」的屬性更為接近,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

相較之下,以太幣的流動性與功能性更高,長期持有者的交易行為是比特幣的三倍,顯示其不是單純儲藏資產,而是如同「有形資產」或者「生產工具」般被廣泛應用。報告分析,這種行為差異主要來自以太坊網路上積極發展的質押機制與 DeFi 抵押用途。

評論:該報告進一步強調,不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幣,兩者都明顯展現出遠離中心化交易所、轉向更多信任基礎渠道的趨勢,如 ETF、數位資產信託(DAT)與各式質押服務等,顯示「長期持有+間接參與」逐漸成為主流投資模式。

這項研究不僅強化市場對比特幣與以太幣的基本認知,也表明兩者未來的市場定位正日益分化: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象徵正在穩固,以太幣則憑藉其技術性與靈活應用,在「生產力型資產」的方向上持續演進。這樣的轉變預計將深刻影響未來評價模型與市場結構配置,也反映整體加密貨幣產業日益成熟化。

關鍵詞:比特幣、以太幣、價值儲存工具、生產性資產、鏈上數據、間接投資、質押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