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瑞波幣(XRP)技術長發言引爆爭議:比特幣(BTC)已非50年前的樣子

瑞波幣(XRP)技術長發言引爆爭議:比特幣(BTC)已非50年前的樣子 / Tokenpost

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瑞波幣(XRP)開發公司 Ripple 的首席技術長大衛·史瓦茲(David Schwartz)在社群平台 X 上,對於比特幣(BTC)拋出一則耐人尋味的評論,意外引發產業內的熱議。他聲稱「比特幣已非 50 年前的樣貌」,儘管語氣帶有幽默意味,卻也映照其對加密貨幣歷史與密碼學原理的深厚見解。

這場話題的起點,是比特幣愛好者 Rajat Soni 發文強調「1 BTC = 1 BTC」的理念,指稱比特幣不受法幣價格波動影響,其價值源於自身的稀缺性與不變性。他進一步補充:「擁有 1 個比特幣的人,不會因外在因素讓它更有價值」,並認為相較於會隨時間改變的股票,比特幣更具恆定屬性,因為「公司可能已非 50 年前的樣子」。

史瓦茲針對此發言回應:「比特幣也非 50 年前的樣子。」他的評論看似簡單,卻喚起對比特幣技術變遷的深層思考。雖然比特幣於 2009 年 1 月 3 日才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啟動運行、白皮書則於 2008 年 10 月 31 日發表,但其底層加密技術早在 1996 年就出現在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所撰寫的電子貨幣白皮書《How to Make a Mint》中,甚至可上溯至 1975 年 IBM 所提出的數據加密標準(DES)。

這也意味著,所謂的「50 年前」,正是現代密碼學體系興起的起點,並逐步奠定了日後數位貨幣的技術基礎。作為 XRP 分散式帳本(XRP Ledger)的共同設計者,並曾擔任美國 NSA 顧問的史瓦茲,這番話背後充滿歷史意識,呼應了比特幣與密碼學與時俱進的演變歷程。

評論:這段討論從表面上看是一句風趣的對話,實則打開了對比特幣核心價值、歷史根基與持續演進可能性的多層思考。史瓦茲的「50 年」說法不僅重新定位了比特幣在技術與哲學層面的內涵,也提醒了產業參與者:加密貨幣的演化仍在持續,不能單憑靜態認知來看待這一資產類別。

總結來說,這場由社群互動引發的對話,不僅讓人重新省思比特幣的「稀缺性」與「不變性」等核心「關鍵詞」,也突顯了產業內專家對比特幣歷史傳承與未來進程的深刻見解。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