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比特幣(BTC)市場出現重要轉變,早期的大型持幣者(俗稱「鯨魚」)近日開始將部分資產從「自我託管」轉移至傳統金融工具,如黑石(BLK)旗下的比特幣現貨型 ETF。這項趨勢,代表了曾經堅守去中心化與資產主權的比特幣早期投資者,正逐漸接受傳統金融體系所提供的便利性。
黑石數位資產主管 Robbie Mitchnick 指出,目前已有大量早期比特幣持有者選擇將他們手中的現貨資產轉入 ETF,以便透過金融顧問與私人銀行等管道進行資產管理。他透露,截至目前,這類從自我託管轉至 ETF 的資產總額已突破 30 億美元,顯示市場對這類金融工具的接受度大幅提升。
過去,比特幣 ETF 的目標對象多為非加密圈投資人,而非傳統比特幣持有者。然而,最新的鏈上數據顯示,隨著 ETF 規模不斷擴增,市場出現「自我託管比例下降」的現象。知名鏈上分析師 Willy Woo 指出,目前以自我託管方式持有的比特幣數量,15 年來首次出現下滑,時間點正好與 ETF 大量推出相互吻合。
本次趨勢的另一推力,來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的政策鬆綁。SEC 開放 ETF 採用「現物兌現(in-kind creation and redemption)」方式結算,允許以比特幣進行交割,而非僅限於現金。這項制度優化不僅簡化了 ETF 的營運結構,也讓投資人在參與時能以更高的效率取得加密貨幣曝險。目前,黑石旗下的 iShares 比特幣信託基金(IBIT)資產規模已達 880 億美元,穩居現貨型比特幣 ETF 市場首位。
評論: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強調「去中心化」與「自我託管」的精神,為眾多早期信仰者所堅持。然而,從交易效率、資產管理便利性等實際需求面出發,部分投資者開始選擇以 ETF 方式進行配置,這也代表比特幣的用戶輪廓正在出現變化。從個人自主持幣走向金融整合,這將是比特幣進一步主流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關鍵走向。
隨著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融合愈加深入,未來這類「資產移動」趨勢可能進一步加速。有人擔憂此舉稀釋了比特幣的原始理念,也有人認為這是其邁向下一階段的重要演化。無論如何,鯨魚投資者如何在信仰與現實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加密貨幣市場未來值得觀察的方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