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ETF 專家 Eric Balchunas 的消息,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JPM)準備在 2025 年底之前,正式接受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作為放款抵押品。這項策略不僅標誌著該行對加密資產態度的積極轉變,也引發傳統與加密金融融合的重要話題。
Balchunas 於 24 日(當地時間)在 X(原稱 Twitter)貼文中透露,摩根大通現正研擬一套直接接受虛擬貨幣資產擔保的貸款制度,而非僅透過 ETF 的間接方式進行。這一改革對加密貨幣產業具有重大意義,象徵主流金融業逐步將比特幣和以太幣視為正式金融資產。
根據相關人士指出,這項計畫將透過「第三方加密託管服務」來進行資產保管,確保機構投資者在安全性與風險控管上的信任度。相較於過往僅接受加密貨幣 ETF 作為抵押,摩根大通此舉明顯更進一步,展現其將「比特幣」與「以太幣」納入核心資產運用的企圖。
近期比特幣和以太幣價格亦展現市場對該資產的信心。今年以來,比特幣自 74,752 美元(約新台幣 1,038 萬元)飆升至最高點 126,038 美元(約新台幣 1,752 萬元);目前價格約為 110,595 美元(約新台幣 1,546 萬元)。以太幣則自年初至今持續反彈,日前報價約 3,924 美元(約新台幣 545 萬元),延續溫和升勢。
評論:摩根大通的布局時機恰逢其分,有望打造加密資產作為實質擔保品的市場標準,並為傳統託管與借貸業務注入新活力。
此外,此舉也喚起市場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傳統金融(TradFi)融合的興趣。若機構投資人積極使用加密資產參與傳統貸款市場,將可能打破兩者之間的界線,加速產業整合理解並推進法規發展。
評論:這不僅是比特幣與以太幣制度化的重要節點,也意味未來更多主流加密貨幣可望獲得同等待遇,進一步推動整體加密市場邁入成熟階段。
隨著摩根大通等傳統金融巨頭跨入實質性資產運用領域,加密市場正在迎接前所未有的轉捩點。比特幣與以太幣的「金融化」,可能只是開端,未來或將激勵更多機構進場,讓加密資產在主流金融世界占據一席之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