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達逾14年未曾動靜的比特幣(BTC)錢包,近日首度出現活動,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該錢包屬於所謂的「中本聰時代」藏品級資產,內部擁有多達 4,000 枚比特幣,按目前價格估計,價值逾 611 億韓元(約合 4,470 萬美元)。
根據鏈上分析平台 Onchain Lens 的說法,這個比特幣錢包自持有以來已沉寂約 14.4 年,毫無任何交易紀錄,直到近日突然有資產轉出,顯示其主人開始將比特幣轉移至其他地址。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該地址擁有者早在先前就已透過其他錢包持續賣出少量比特幣,顯示其極可能是擁有大量資產的「比特幣鯨魚」。評論:這類深度長期持幣者的動向,常被視為市場風向球,投資者不容忽視。
此錢包的創建時期可追溯至 2009 年至 2011 年,即中本聰活躍於論壇及開發社群時的比特幣草創期,因此常被歸類為「中本聰時代錢包」。然而,大多數專家普遍認為,這類錢包並非由中本聰本人持有的可能性極低,僅象徵那個開創時代的一部分。
近期,比特幣價格維持在 111,260 美元(約合 1 億 5,468 萬韓元)附近波動,而這類早期比特幣錢包的拋售壓力,正對市場形成顯著下壓作用。鏈上分析師 James Check 指出,這些被稱為 OG(Original Gangster)的元老級持幣者正在拋售大量持倉,使得比特幣升破 11 萬美元的關卡變得愈發艱難。
根據市場觀察,除了這次活躍的中本聰時代錢包外,仍有大量未曾啟用過的老錢包仍靜待啟動。據估算,某些疑似與中本聰有關帳戶的比特幣市值,也因近期市場回調,蒸發約 200 億美元(約合 27.8 兆韓元)。評論:這類資產一旦流入市場,即可能引發供需結構轉變,對全球交易動態構成潛在衝擊。
最終,這宗潛伏逾14年的錢包啟動事件,不僅僅是一次資產轉移,更被 interpret 成為大型單筆訂單(Large Order)悄然現身的徵兆,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對長期持有者(LTH)潛在拋售壓力的警戒。隨著鏈上活動頻率上升,此現象勢將牽動投資者情緒與資產配置策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