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比特幣(BTC)專家觀察,在全球M2貨幣供給量再次大幅成長的情況下,若比特幣重演過往的漲勢,高點有可能突破50萬美元(約新台幣6,950萬元)。這樣的預測讓不少加密貨幣投資人重新關注全球貨幣政策對市場的潛在影響。根據 24 日(當地時間)Cointelegraph 的報導,此次分析來自比特幣導入平台「Onramp Bitcoin」共同創辦人傑西·邁爾斯(Jesse Myers)。
邁爾斯近日於社交平台 X 分享最新的全球M2數據。他指出,目前全球M2總額已達137兆美元(約新台幣190,630兆元),相較六個月前的129兆美元(約新台幣179,310兆元)明顯攀升。他強調:「目前這種規模的『貨幣供應量暴增』,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首見。」當時,包括黃金與比特幣在內的資產價格都出現劇烈波動,其中比特幣更在疫情初期的寬鬆政策支持下,一度快速上漲近六倍。
邁爾斯指出這與目前情勢如出一轍,不過這次的價格反應模式可能略有時差。他認為,比特幣作為一種「對抗通膨的避險資產」,歷來展現出強勁的反彈潛力。他補充,當前市場資金再次回流,與各大央行逐步恢復寬鬆政策息息相關。在高通膨依然存在的背景下,多國央行開始降低利率,釋放更多流動性,這為包含加密貨幣在內的風險資產帶來新的成長機會。
回顧2020年末,比特幣正是在全球M2激增的氛圍下展開全面上漲,並逐步建立其作為具備基本面支撐的資產地位。從近期M2變動與比特幣走勢的高度相關性來看,市場上越來越多觀點認為,一旦比特幣對這波流動性浪潮做出延遲反應,有機會再現2020年的上漲格局。
然而,也有不少分析師持保守態度。他們指出,雖然整體環境有利資金重新進入高風險市場,但比特幣短期內要達到50萬美元仍屬激進預估。未來走勢仍需視全球經濟基本面、央行政策延續性與市場情緒綜合判斷。
評論:邁爾斯的觀點再次凸顯了全球貨幣流動對加密市場的關鍵影響,尤其是在政策轉彎時期。若當前的貨幣寬鬆趨勢延續,比特幣可能再次成為資金避險與增值的重要選擇。不過,投資人仍須密切關注相關經濟數據,避免過度預期單一資產的價格表現。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