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放寬銀行持有加密資產規範,金融廳展開政策研議
日本金融廳正在評估放寬對銀行持有加密資產的限制,這被視為一項關鍵政策轉向,意味著比特幣(BTC)等數位資產有望被納入正式的「投資資產」類別。根據日本媒體 Livedoor News 的報導,金融廳正著手檢討現行原則上禁止銀行持有虛擬貨幣的規定,此舉反映政府對數位資產監管態度出現顯著變化。
報導指出,日本金融廳計劃在不久後的金融廳顧問會議上,正式討論相關監管調整,該會議隸屬於首相辦公室直屬機構。若修改案獲得通過,未來銀行將可比照股票與日本國債的標準,參與加密資產投資。
目前日本對銀行直接持有虛擬貨幣持較為保守態度,主因在於數位資產的高波動性,易對銀行資產健全性產生風險。此次研議中的改革重點,是藉由重新定義風險管理架構與資本適足率標準,讓銀行得以將加密貨幣視為合法的「機構投資產品」。金融廳預計優先確保新制度能有效管控潛在風險,降低數位資產波動對金融機構穩健度的衝擊。
評論:若改革最終落地,可能為日本金融機構參與數位資產市場鋪路,進一步推動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主流幣種在傳統投資領域的接納度。同時,也有望引導其他亞太國家檢視其銀行持幣政策,為全球加密產業帶來制度層面的支持。
另一方面,Tornado Cash 共同開發者羅曼·斯托姆(Roman Storm)近日則對去中心化應用(DApps)與公開原始碼開發者所面臨的法律風險發出警告。根據羅曼·斯托姆於上週末在 X(前 Twitter)的貼文,他質疑美國司法部(DoJ)會否將開發非託管型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的工程師,視為「金融服務業者(MSB)」進行事後起訴。
他強調,自己正因與 Tornado Cash 相關的開發工作,於 2023 年底遭指控涉及洗錢行為,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他質疑:「如果美國紐約南區檢察官(SDNY)能以這種方式對待一名開發者,那麼,到底誰還是安全的?」
這番發言進一步引發加密開發圈對法律風險的擔憂,尤以開源項目為甚。在當前監管政策尚未明朗下,部分工程師已開始對開發去中心化協議持保留態度。許多業界人士也指出,這種法律上的模糊與潛在追溯風險,恐將抑制技術創新,並對整體區塊鏈生態造成長遠影響。
評論:隨著去中心化金融發展日益成熟,全球監管機構對相關協議與開發者角色的界定仍處在模糊地帶。若不儘速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不僅限制開發者自由,也恐拖慢整體加密技術的進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