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密貨幣分析師 Michaël van de Poppe 的觀察,比特幣(BTC)以往被廣泛接受的「四年週期理論」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他指出,近期香港市場走勢與過去明顯不同,顯示這一理論已不再適用,反而未來的週期恐將拉長。
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van de Poppe 提出幾項主要觀察結果,支持他對週期失效的看法。首先,向來被視為牛市起點的「10 月」,反而出現劇烈回調。他指出,短短數日內高達 1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000 億元)的槓桿部位遭到清算,成為「加密貨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強平事件」之一,市場恐慌情緒迅速升溫。他更形容,「Uptober」(牛市十月)已經變成了「Downtober」(跌市十月),顯示市場結構正在發生根本變化。
另一觀察重點則是山寨幣市場的異常表現。過往比特幣上漲往往會帶動眾多山寨幣同步反彈,但 van de Poppe 指出,本輪週期中,山寨幣漲勢分化嚴重,缺乏過去那種整體同步走強的格局。他亦提及,比特幣早在 2024 年 3 月、也就是「減半」發生之前,就已創下 73,835 美元(約新台幣 236 萬元)的歷史新高,而非如過往一樣在減半後數月內創新高。此次比特幣的區塊獎勵減半於 2024 年 4 月 20 日完成,從每區塊 6.25 枚 BTC 降至 3.125 枚 BTC。
截至目前,比特幣報價為 111,830 美元(約新台幣 343 萬元),相較月初創下的歷史高點 126,198 美元(約新台幣 387 萬元)下跌了 11.5%。雖然還未正式進入「熊市(Bear Market)」區間,因該定義需股價從高點下跌至少 20% 且持續一段時間,不過 van de Poppe 對市場下修並不擔憂。他認為應該放棄過時的「四年週期」框架,轉而以長線趨勢為核心。
評論:值得注意的是,van de Poppe 將當前市場與 2019 年第三季相提並論。他預估新一波漲勢啟動前,仍需至少 1.5 至 2 年的修正與蓄勢期,因此呼籲投資人重視長線配置策略,避免因短期波動而頻繁調整部位。
對於機構與散戶投資人而言,比特幣與整體加密貨幣市場可能已進入結構性變化的新階段。評論:要持續獲利,現階段比起依賴既有週期理論,更需依靠宏觀經濟分析與板塊輪動邏輯來進行調整策略,在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找尋長期趨勢的方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