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金融監管機構再度對加密貨幣與穩定幣所帶來的潛在金融穩定風險提出警告。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提交給2024年由南非擔任輪值主席國的G20中的一份中期報告指出,隨著加密市場與傳統金融體系的連結日益加深,整體「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亦逐步上升。
報告中,FSB主席安德魯·貝利(Andrew Bailey)向G20財政部長與央行總裁發出公開信,強調四大重點議題,包括:跨境支付、加密資產與穩定幣、政策落實監督,以及人工智慧(AI)。其中,以跨境支付與加密資產為最優先處理事項。
FSB指出,全球在推動跨境支付基礎建設方面進展緩慢,預期大多數目標恐難於2027年前完成。而針對加密資產的風險,報告指出,該市場快速膨脹且與傳統金融的鏈接日趨密切,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外部衝擊」,對全球金融穩定構成威脅。
即便目前已有約88%的國家建立或擬定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監管架構、93%的國家針對「穩定幣」設法納管,大多數措施卻仍著重於反洗錢(AML)與避免制裁逃逸。FSB提醒,缺乏針對「金融體系整體穩健性與穩定性」的全面風險緩解辦法,恐導致潛藏問題未被及時察覺。
評論:此現象再次突顯全球監管標準無法完全體現加密資產的技術特性與金融影響力。FSB進一步提出,應密切關注加密市場中的「傳染性風險」、穩定幣大規模發行對金融市場的壓力,以及對央行貨幣政策與市場干預機制所產生的潛在衝擊。
該份報告推測,相關議題將於下一場G20財長會議中成為討論焦點。特別是在「傳統金融機構與數位資產生態系加速融合」的趨勢下,加密監管的空缺早已超出產業層面影響,轉而成為攸關國際金融秩序的系統挑戰。
FSB也預告,計畫於2025年前向G20遞交一份更具體且具執行力的政策建議,積極推動「加密貨幣進入金融正規體系」的監管框架競賽勢將進一步升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