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Law 的最新報告,區塊鏈支付系統正迅速崛起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預估至 2025 年,全球每年透過此類系統的交易總額將達 3 兆美元(約 4,170 兆韓元)。這波變革正持續推動傳統金融系統的轉型,尤其是國際匯款領域,近十年來年均成長率逼近 45%。
報告指出,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正改善傳統金融的重大痛點。不僅平均交易時間縮短至 3 至 10 秒,更實現高達 70% 至 80% 的「費用節省」,有效優化原本需耗時 2 至 5 天的現行金融流程。以瑞波幣(XRP)為例,其所屬的支付網絡 RippleNet 每月處理高達 150 億美元(約 20 兆 8,500 億韓元)的即時跨境交易,展現了「即時清算」的實用性。
目前已有超過 120 個國家投入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開發,積極建立更高效的「跨境支付」應用。報告特別指出,「非洲」地區因低成本匯款需求急劇上升,區塊鏈採用率激增至 60%,大幅領先全球平均。這也反映出,開發中國家正藉此機會創新其原有資金流轉與金融服務方式。
CoinLaw 補充道,「美國」有多達 85% 的商業銀行已導入或測試區塊鏈支付技術。「亞太地區」則有約 60% 的銀行投入相關系統部署;「北美地區」與「歐洲」也快速追趕,分別達 55% 與 50% 的採用率。
傳統金融巨頭同樣不落人後。根據報告,信用卡龍頭 Visa($V) 與萬事達卡($MA) 透過策略聯盟,今年區塊鏈交易總額已超過 50 億美元(約 6 兆 9,500 億韓元)。「評論:這顯示大型支付機構也正在加碼佈局新技術領域。」保險業方面,為提升理賠效率,區塊鏈的使用比例從 2022 年的 18%,今年已增至 35%,幾近翻倍。
金融機構也藉助區塊鏈降低成本與風險,藉由「移除中介方」或降低詐騙風險,節省可達總營運費用的 35%。過往需耗時超過 10 分鐘的交易,在新架構下可迅速於 10 分鐘內完成,使實時結算的「金融網路架構重塑」變得可行。
另一方面,在通膨問題嚴峻的國家中,數位資產的接受度正快速上升。以比特幣(BTC)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已有 35% 的民眾活躍使用加密錢包;非洲的奈及利亞則佔該地區 P2P 交易總量的 45%。阿根廷與土耳其也因貨幣價值大幅波動,造成今年「加密貨幣採用率」接近 60% 的暴增。
「評論:這代表,在某些金融不穩定的地區,加密技術已轉化為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報告總結指出,區塊鏈已不只是前沿科技,而是「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核心環節」。隨著系統可擴展性與效率日益獲得市場信任,未來金融生態的重構將加速展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