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ryptoQuant 公布的鏈上數據,於 24 日(當地時間),比特幣(BTC)網路的「礦工難度」再創歷史新高,達到 142.3 兆,代表平均新增一個區塊所需的計算時間正在不斷增加。這意味著,全網算力與參與礦工的數量同步上升,造成挖礦門檻持續提高。
事實上,從 8 月以來,比特幣挖礦難度已連續數次突破歷史紀錄,而這波上升趨勢主要受到近期新增的大規模算力進場所驅動。與此同時,比特幣網路的「哈希率」(Hashrate)亦同步飆升,當日突破 1.1 兆哈希/秒的大關,再創新高。
「哈希率」是用以衡量比特幣網路總體安全程度的核心指標,代表整個網路投入的總運算能力,數值越高,區塊生成所需的總能耗就越大。評論:雖然更高的哈希率代表網路安全性增強,但也意謂著礦工需投入更多電力與資源,導致小型或個人礦工逐漸失去競爭力。
目前的環境正在強化礦業的「資源集中化趨勢」,也為比特幣去中心化本質帶來挑戰。原因在於,只有大型礦場與企業才有能力有效運作高階礦機並承擔高昂電力,同時還能優化冷卻與維運成本。數位資產產業觀察人士指出,此舉可能進一步加劇「算力壟斷」,損及比特幣網路的公平性與民主性。
儘管這對比特幣網路整體安全性具有正面效果,但在失去能提供網路多樣性的個人與小型礦工後,可能威脅網路的長期生態平衡。評論:礦業參與門檻日益升高,使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與市場分散性面臨關鍵考驗。未來比特幣挖礦行業的結構變化及治理方式,將成為產業關注的焦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