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幣(BTC)嘗試短期「反彈」之際,市場資金出現明顯轉移,尤其是「大型投資人(俗稱『鯨魚』)」的持倉占比持續上升,反觀「小額投資人」則逐漸退出市場。根據加密分析機構的觀察,這一資金流動趨勢可能為未來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根據加密貨幣數據平台 Santiment 於 11 日(當地時間)所發佈的資料,自當日起持有至少 100 顆比特幣的錢包數量增加了 91 個,增幅達 0.47%。若以目前每顆比特幣價格約 87,000 美元(約新台幣 1.27 億元)計算,每名新進場的「鯨魚」平均持有資產價值將超過 127 億韓元(約新台幣 3 億元)。相對地,持有 0.1 顆比特幣以下的小額錢包則呈現減少趨勢。
Santiment 指出,這種「小額投資人出場、大型投資人進場」的典型模式,過去常為「長期價格上漲」提供基礎。這項觀察亦呼應近期市場在劇烈調整後逐步回穩的態勢。
不過,也有分析警告比特幣的此次反彈仍屬「暫時性走勢」,未必意味市場正式轉入「牛市」。來自新加坡的加密金融機構 Matrixport 表示,「市場仍處於多變與缺乏明確方向的階段,反彈動能可能難以維持,因此整體投資策略應繼續保持審慎」。
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從「夏普比率(Sharpe Ratio)」顯現端倪。該指標近來大幅滑落至接近 0 的水準,這與 2019、2020 及 2022 年等「市場高度不確定」的時期相似。分析認為,類似區間常是「中長期新趨勢」的醞釀期。
從技術面來看,則可見比特幣「多空結構指數(Bull-Bear Structure Index)」儘管仍呈現下滑趨勢,但近日已從低點 -36% 微幅反彈,市場解讀為「潛在反轉初期」。同時,「比特幣期貨資金流指數(Futures Flow Index)」則在 55 以下震盪,尚未跨越進入「明確多頭區間」的重要門檻。
因此,「鯨魚加碼、散戶出場」的市場現象,很可能反映出投資人處於「情緒轉折期」。在尚未確認長期趨勢前,短線波動或將持續,建議投資人仍需依據「技術指標」與「系統性策略」來因應市場快速變化。
評論:本輪比特幣市場中,由恐慌情緒驅動的散戶撤退,反讓資金集中於意圖布局的長線投資人手中。若歷史模式再度重演,這或可視為下一輪上漲週期的起點。然而,缺乏明確技術突破、且指標尚未進入關鍵區間之前,投資者應盡可能避免追高,採用階段性分批布局策略會較為穩妥。
關鍵詞:比特幣、反彈、大型投資人、鯨魚、小額投資人、市場情緒、夏普比率、技術指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