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推動穩定幣法制化進展受阻,央行與金融監管機構政策立場分歧浮現
韓國原本預期將於年內推出關於韓元計價穩定幣的「規範架構」,但法案推動時程恐怕將延後。根據 Korea JoongAng Daily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由於韓國銀行與包括金融委員會在內的金融監管機構,對於「穩定幣發行應由銀行主導」的議題未能取得共識,導致立法進程陷入停滯。
穩定幣(stablecoin)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或資產掛鉤、價格波動性低的「加密貨幣」,常被用於交易支付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中,是「數位資產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產業原先預期今年底前可制度化,但在監管機構立場「衝突」下,時程恐延後至 2025 年以後。
根據報導,韓國銀行支持由銀行主導發行穩定幣,主張其為「銀行中心模型」。一名央行官員表示:「銀行作為受監管機構,若擁有穩定幣發行公司至少 51% 的股份,將更有助於金融監管合規與市場穩定。」韓國銀行也指出,穩定幣具「吸收存款」的功能,若由銀行以外的企業發行,有可能對金融與外匯市場帶來不安風險,甚至「繞道」規避禁止產業資本進軍金融的相關規範。
相對地,金融監管機構如金融委員會則傾向採用開放式架構,允許更多產業參與者(如科技公司或金融科技新創)共同推動穩定幣發行,主張不應限縮為由銀行主導的集中模式。
這場以「權限與穩定機制」為核心的爭議,也成為韓國將加密產業納入「正規體系」的重要關卡。評論認為,若政府遲遲無法釐清穩定幣監管與發行模式,不僅延誤本地產業發展,也可能讓新創企業面臨合規不確定性的「額外門檻」。
評論:韓國銀行強調採取傳統金融邏輯來框架穩定幣,是為市場安全考量,然而若缺乏與新創產業協調溝通,恐讓政策「過於保守」。除了要兼顧金融穩定外,也應打造具包容性與彈性的監管機制,以促進技術創新與市場成長。
策略建議:計畫發行或應用穩定幣的業者,宜密切觀察制度進程,並思考是否透過「與銀行合作」或「間接參與」等方式因應潛在限制。若銀行中心模型成為主流,非金融背景企業將面臨「依賴銀行」才能合規的結構性約束。
重點詞:穩定幣、韓國銀行、監管機構、金融監理、銀行中心模型、韓元穩定幣
資料來源:Korea JoongAng Daily,6 月 24 日(當地時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