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摩根大通遭控大舉放空微策略 比特幣(BTC)社群掀反擊風暴

摩根大通遭控大舉放空微策略 比特幣(BTC)社群掀反擊風暴 / Tokenpost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1 日(當地時間),市場盛傳摩根大通(JPM)針對持有最多比特幣(BTC)的企業微策略(MicroStrategy·MSTR)建立了大規模「空頭」部位,引發加密貨幣社群的強烈抗議和不滿。傳統金融機構刻意打壓數位資產公司的質疑聲浪升高,甚至出現對微策略股價波動的極端預測。

事件起因來自於摩根大通近期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微策略可能被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主要股價指數除名,潛在將導致「數十億美元」級別的程式化自動賣壓。此預測立即引來加密支持者的質疑與批評。

加密網紅「Adrian」直指該報告引用內容來自早於 10 月 10 日即失效的 MSCI 協議草案,形同炒冷飯,並非單純資訊,有失公允。他認為這是傳統金融對數位資產公司「蓄意攻擊」的證據。

播客主持人 Max Keiser 更指出,若微策略股價上漲 50%,摩根大通的空頭部位可能「爆倉」,暗示該行已承擔極大風險。他反向推論摩根大通必然已有大規模押注。

此外,美國麻薩諸塞州親加密派參議員候選人、律師約翰·迪頓(John E. Deaton)也點出摩根大通歷史上的法律爭議,他表示:「若摩根大通真對微策略與執行長 Michael Saylor 採取這樣的交易立場,那我們期待類似 GameStop 事件的『報復性買盤』再現。」

隨著爭議持續升溫,多位業界人士公開響應「抵制摩根大通」運動。作家 Adam Livingston 呼籲用戶關閉銀行帳戶;企業家 Grant Cardone 則宣稱已將所有帳戶從該行撤出。

不過也有聲音指出,此事仍屬「市場反應」,並非陰謀。一些網友認為,報告所述僅坦率反映 MSCI 可能調整權重的風險層面,而非出於惡意操作。

評論:本次事件凸顯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勢力間的張力正在加劇。微策略自執行長 Michael Saylor 推行大規模比特幣佈局以來,便因其強烈轉型立場成為市場焦點。目前該公司持有比特幣超過 64.9 萬枚,價值遠超其他一般企業,成為加密資產中的巨頭。

Saylor 於 21 日呼應報告內容時表示:「我們是經營一個積極創新的實體企業,而非被動管理基金。」他並在接受 CoinDesk 採訪時指出,摩根大通的預測為「危言聳聽(alarmist)」,且指數剔除風險應已充分反映在市場上。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一方面積極拓展比特幣和以太幣(ETH)的抵押借貸業務,另方面卻傳出可能打壓加密友好的代表企業,其作法令社群感到矛盾與不滿。評論人士 Simon Dixon 稱:「摩根大通與華爾街巨頭正複製封建化模式(feudal strategy),試圖維持對金融系統的控制力,並主導數位資產未來的權力架構。」

評論:這起風波已超越單一企業的股價爭議,而是傳統金融是否接受數位資產正規進入資本市場的價值觀對決。如果針對比特幣持有企業的制度性壓力持續升溫,市場可能出現集體反制,反而助長買盤力道。

關鍵詞:摩根大通、微策略、公平市場、比特幣(BTC)、MSCI、GameStop、Saylor、空頭、數位資產

根據目前情勢,在監管與市場情緒交錯下,傳統機構介入數位資產的「兩面性策略」勢將成為業界須面對的關鍵挑戰。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