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日跌至數個月以來新低,紐約數位投資集團(NYDIG)指出,這波下跌並非單純的市場情緒退潮,而是反映出「實質資本外流」的現象,與現貨 ETF 資金逆轉,以及數位資產財務結構(DAT)的變化密切相關。
根據 NYDIG 在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最新報告,研究主管葛雷格·奇波拉羅(Greg Cipolaro)說明,比特幣本輪牛市的關鍵動力來自於現貨 ETF 的資金持續流入及企業將比特幣納入財務結構的趨勢。然而,自 10 月初的市場大量平倉事件發生後,ETF 流入方向開始出現轉變,同時企業金庫內持有比特幣的市價溢價(即所謂「庫藏溢價」)急速下跌,穩定幣的總供應量也隨之減少。
奇波拉羅指出,這些變化構成典型的「資金流動性退場」訊號。他補充:「一旦此類資金循環機制遭破壞,市場將進入固定的演變模式——流動性下降,槓桿試圖恢復但力有未逮,而先前支撐價格的敘事無法再吸引新資金進場。」
他進一步說明,雖然每週市場話術可能不同,但背後運作的「反射性循環」機制卻如出一轍,一旦這套推升資產價格的正向循環停擺,便意味著市場將邁入新一階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現貨 ETF 曾是推動本輪比特幣行情的「明星產品」,目前卻已有跡象轉變為「資金阻力來源」。奇波拉羅表示,全球流動性趨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市場結構壓力加劇及投資心理轉變,都是此轉折背後的重要原因。
儘管比特幣呈現短期弱勢,其「市場主導地位」卻同步上升。他分析,「市場上其他風險資產普遍遭拋售,導致資金傾向選擇流動性強、具有信譽的資產,比特幣正是此類資產的代表。這種資金集中效應,在過去的市場週期中屢次出現,如今再度上演。」
就目前觀察,比特幣價格的短期走弱,很可能是資金流動逆轉與總體環境變化造成的「結構性趨勢」,而非單一事件驅動的結果。因此,技術性反彈或利多消息雖可能帶來短期波動,但觀察市場是否出現方向性轉折,更值得長期投資人關注。
「評論」:這份報告體現出區塊鏈投資逐漸從情緒買盤轉向對「資本流動結構」的重視。對投資人而言,追蹤穩定幣供應量、ETF 流入與庫藏溢價等鏈上與金融數據,將有助於提早辨識市場週期的轉變。
「詞」:比特幣、現貨 ETF、數位資產財務結構、反射性循環、庫藏溢價、穩定幣、資金外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