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產業數據,區塊鏈產業於 2025 年迎來加速成長。然而,與過去主要由炒作與投機推動不同,本輪成長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於「實際應用案例」與「技術創新」,顯示產業運作正朝向更具實質價值的方向發展。其中最受關注的指標,是依據「獨立錢包地址」計算的「活躍用戶數」,而非僅是市值排名。
近期,多個區塊鏈網路透過「低廉手續費」、「與主流平台整合性高」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非同質化代幣(NFT)生態活躍」等策略,大量吸引新用戶進入。其中又以比特幣 ETF 導入機構資金,以及與大型平台合作所形成的網絡效應,為此波熱潮提供強勁後盾。然而,儘管整體向上,相關產業也面臨像是數據失真、擴展性限制、監管壓力,以及 L1(第一層網路)與 L2(第二層擴展解決方案)之間競爭加劇等挑戰。
資料顯示,2025 年成長最快的十大區塊鏈,是根據每月「活躍用戶增長率」排序,同時也分析其屬於 L1 或 L2、建構優勢與當前挑戰、以及關鍵指標表現。如:L1 通常具備自身共識機制,為區塊鏈基礎層,而 L2 多數依附在 L1 基礎上,主要改善其「擴展性」與「交易手續費」問題。例如,以太坊 是經典的 L1 區塊鏈,而 Polygon(寶利鏈) 則是以太坊的 L2 解決方案。
在該份排行中,「活躍用戶」指的是「有實際產生交易的獨立錢包地址」,而「完全稀釋估值」(FDV)則用於估算該項目所有代幣釋放後的理論總市值,作為評估其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重要參考之一。
目前成長最迅速者為 Solana(SOL),它是一條採用獨有「歷史證明(Proof-of-History, PoH)」共識機制的高速 L1 區塊鏈,專為支援去中心化應用(DApp)與 NFT 市場而打造。Solana 目前月活躍用戶高達 5,700 萬人,FDV 則達 107.2 億美元(約合新臺幣 1,489 億元),僅過去 30 日內,其代幣總交易量更突破 2,842 億美元(約 395 兆新臺幣),創下驚人紀錄。
評論:Solana 此番突破,除受益於 DeFi、NFT、與 meme 幣高頻交易熱度外,基礎建設的提升也功不可沒,特別是提升網路可靠性的 Firedancer 驗證者用戶端,以及逐步增強的機構採用程度。然而,其仍須解決「過往頻繁的網路中斷記錄」、「中心化爭議」及「來自其他 L2 解決方案的壓力」等問題,才能維持長遠發展。
目前的區塊鏈市場已然告別「只追求數據膨脹」的初階階段,逐漸向「以實用性與技術品質為核心」的競爭格局邁進。這樣的觀點轉變,有助於整體產業建立更健康的發展模型,也將成為投資人與開發者評估項目的重要依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