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加密貨幣市場中各類「山寨幣」強勢上漲,一些分析師警告,這場所謂的上漲可能只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陷阱」。根據 CryptoSlate 的報導,於 24 日指出,在本週關鍵的經濟數據發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聯準會(FOMC)會議前夕,這場漲勢可能正是大型資金趁機吸引散戶入場,再高位出貨的「出場式拉抬」。
知名鏈上分析師 Dr Profit 近日於 X 平台(原 Twitter)發文表示,近期山寨幣的上漲趨勢看似刻意營造,其背後可能是市場主力的操控。他指出,這一輪漲勢是典型的「分配階段(distribution phase)」,其目的在於利用價格拉升造成投資人「安心入場」,然後在高位逐步出貨。他補充表示:「這並非真正的牛市,而是一場短期流動性策略。」Dr Profit 認為,這種現象形成了可能的「偽山寨季(Fake Altseason)」。
他進一步提醒,現階段許多投資人對山寨幣湧入,可能只是因為害怕錯過(FOMO)行情,但這種情緒性操作反而構成風險。他呼籲投資者應冷靜面對即將到來的重大經濟資訊,包括週三(同月)將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週四的 CPI 數據,以及接下來幾天的 FOMC 利率決策,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整體市場行情產生劇烈影響。
儘管如此,市場上仍有參與者對短期山寨幣上行保持希望。數據平台 CryptoQuant 表示,包括 Fetch.ai (FET)、Amp (AMP) 和 Synthetix (SNX) 等山寨幣近期出現從幣安撤出的現象,可能顯示部分資金進入冷錢包或 OTC 市場,有利於支撐後續價格反彈。但另一方面,加密貨幣評論員 Ash Crypto 預測,若比特幣(BTC)市場主導率進一步下滑,自 10 月起可能正式迎來「大型山寨季(Mega Altseason)」。
不過,也有專家持保留態度。鏈上數據分析師 Benjamin Cowen(班傑明·科文)指出,比特幣主導率反而存在上升空間,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山寨幣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表現不如預期。他坦言:「無論比特幣是上漲、下跌還是橫盤,多數山寨幣都可能表現疲弱。」他的觀點是基於過往市場數據,與市場普遍期待的情境有一定落差。評論:這再次顯示出對宏觀數據的敏感性,才是判斷行情轉折點的關鍵。
目前,比特幣依然是市場的主角。根據 CoinGecko 數據,在過去 24 小時內上漲 1.5%,過去 7 天增幅為 2.5%,現報 81,444 美元(約新台幣 1,132 萬元)。不過過去一個月仍下跌 4.2%,距離歷史高點 89,222 美元(約新台幣 1,240 萬元),跌幅約 9%。日交易量依然活絡,達 4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83 兆元),顯示市場熱度尚存。
總體而言,面對潛在的「偽山寨季」,投資人應避免對短期漲勢過度樂觀。當前全球關鍵經濟指標即將出爐,在不確定性升高的大環境下,能否維持清醒判斷,將成為避開風險的關鍵。「山寨幣」、「CPI」、「FOMC」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詞,建議投資人密切關注並做出策略調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