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學期開學,愈來愈多教育工作者開始因應「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尤其自從 ChatGPT 推出後,學生們逐漸找到更輕鬆完成作業的方式,讓 AI 一度被視為學習效率的阻礙;但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它具備成為有效教學工具的潛力。
根據《韓國日報》24 日報導,線上電子音樂學校「Futureproof Music School」創辦人約翰·馮·塞格恩(John von Seggern)指出,AI 對學習的最大價值在於提供「真正的大規模個人化學習」。他強調,AI 可提供類似一對一輔導的體驗,使教學內容更貼合個別學生的程度與需求,與傳統教學大異其趣。
此外,不少教育者認為,透過 AI 的輔助,學生能將重複性高的研究作業交由 AI 處理,進而專注在創意發想和批判性思考等核心技能的培養上。這種方式也有助於學生更快速提升「輔助學習能力」,將 AI 當作工具而非替代品。
「AI 是工具,不只是交作業的捷徑。」這已逐漸成為部分教育者對 AI 使用的共識。然而,校園內對 AI 的批評聲浪仍未停歇。報導指出,2024 學年結束時,許多專業媒體揭露,AI 模型處理內容的「Token」(資訊單位數量)出現下滑,顯示學生對 ChatGPT 的依賴程度雖高,但也可能因各校逐步調整評量標準而降低使用頻率。教育工作者擔憂,若學生過於依賴 AI,恐影響其學習動機,甚至導致學術倫理標準下降。
儘管如此,大多數教育現場仍選擇正面回應技術變革,而非將之拒於課堂之外。AI 所帶來的彈性與效率正好成為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契機。當 AI 技術不斷滲透日常學習環境,如何「智慧使用」將成為關鍵課題。換言之,與其抗拒科技,不如引導學生善用 AI 發揮最大學習效益。
評論: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所帶來的轉變才剛開始。未來幾年,學生、教師乃至教育體系,勢必要在「技術依賴」與「能力培養」之間找到新平衡。在這過程中,建立清晰的使用原則將比一味禁止來得更實際也更有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