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以太幣(ETH)智能合約遭駭客濫用 成開源供應鏈攻擊新管道

以太幣(ETH)智能合約遭駭客濫用 成開源供應鏈攻擊新管道 / Tokenpost

以太幣(ETH) 智能合約近期被揭發可用作散播惡意程式的「新型攻擊手法」之一。根據資安公司 ReversingLabs 的研究,駭客正透過區塊鏈避開傳統資安防線,利用開源套件門戶 NPM(Node Package Manager)中的 JavaScript 套件傳播惡意程式碼,並將以太幣智能合約視為「命令與控制(C2)指令」的隱匿通道。

根據 ReversingLabs 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報告指出,研究團隊近期發現兩個名為「colortoolsv2」和「mimelib2」的 NPM 套件,在 7 月上架時已經內含下載器惡意程式。駭客未直接嵌入惡意連結,而是巧妙埋藏一段可執行程式碼與以太幣智能合約互動,以「隱密取得」操控伺服器的連線資訊。

ReversingLabs 資深研究員 Lucija Valentić 表示:「這兩個 JavaScript 套件展示出一種嶄新的攻擊方式 —— 利用以太幣智能合約來暗藏指令下載功能,成功繞過了傳統偵測機制。」當受害者安裝套件後,惡意程式會向以太坊區塊鏈發出查詢,從合約資料中反查出第二階段惡意載點,再從該處下載執行攻擊指令。

這種「區塊鏈反查式」指令隱匿方法充分運用了以太幣網路的「公開透明特性」與「去中心化設計」,讓惡意程式碼不需向外部可疑伺服器通訊,因而大幅降低遭偵測的機率。

評論:該手法揭示了駭客如何轉向使用加密貨幣技術避開資安雷達,反映目前資安防線還有改善空間。使用區塊鏈本是為了創造更高信任與透明度,但這起案例則凸顯了智能合約設計缺陷亦可被惡意利用。

當傳統供應鏈攻擊手法面臨資安解決方案日益強化的阻礙下,駭客開始思考如何透過「區塊鏈」的特性作為新武器。專家們提醒,企業與開發者在使用智能合約與開源軟體時,應建立嚴謹的監測與憑證驗證機制,以防範類似的攻擊路徑日後擴大蔓延。

關鍵詞:以太幣(ETH)、智能合約、NPM、開源攻擊、供應鏈安全、ReversingLabs、區塊鏈惡意程式

消息來源:ReversingLabs 官方部落格,2024 年 6 月 24 日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