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財政部下屬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最新報告,2020 年至 2024 年間,美國多間銀行捲入一宗重大洗錢疑雲,協助中國地下洗錢組織處理約 3,1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3 兆 3,680 億元)的非法資金,平均每年涉案金額高達 6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 兆 6,180 億元),震驚金融界。
根據 Reuters 於 24 日(當地時間)報導,此份 FinCEN 報告係針對超過 13 萬 7,000 筆符合《銀行保密法》(BSA)的可疑活動報告進行分析。調查指出,中國的洗錢組織與墨西哥毒品卡特爾形成「共生關係」,雙方各取所需──卡特爾需要管道清洗在美國販毒獲得的資金,而中國組織則為規避外匯管制而渴求美元現金。
FinCEN 主任安德莉亞·蓋基(Andrea Gacki)直指:「這些跨國犯罪組織不僅協助墨西哥卡特爾洗錢,更依靠遍布美國與全球的地下金融網絡,涉入人口販運、醫療保險詐欺及高齡者虐待等犯罪活動。」報告亦揭露,透過不動產從事洗錢的金額估達 537 億美元(約新台幣 7 兆 4,643 億元),顯示房地產成為高風險管道。
評論:這項報告對長期以來將「加密貨幣」視為洗錢元兇的政治論述形成有力反擊。
儘管傳統銀行體系才是洗錢熱區,部分政治人物仍將焦點集中於打壓加密貨幣。參院銀行委員會成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便於今年初公開強烈批評:「加密貨幣已淪為犯罪分子的首選洗錢工具。」她並主張應制定更嚴格監管。
不過,FinCEN 的數據卻明白指出,「大多數洗錢活動與加密貨幣毫無關聯」,主要仍存在於傳統金融系統之中,特別是美國本土銀行。這再次顯示,將加密貨幣妖魔化,是掩蓋既有金融體系漏洞的錯誤指控。
評論:隨著資金流向日益透明、區塊鏈監控技術持續進化,加密貨幣反而在打擊非法資金上日益展現優勢,與其將其視為敵人,不如正視傳統金融本身的結構問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