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正式提出新的穩定幣監管法案「GENIUS 法案」之際,市場期待此舉能成為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早在 2023 年就建立全球首個穩定幣監管體系的日本,目前所面臨的處境卻顯得謹慎且內斂,顯示制度化並不必然帶來市場的迅速活躍。
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報導,在 2023 年修正的《資金結算法》實施後,日本僅允許獲得授權的銀行、信託銀行以及註冊的匯款業者發行穩定幣。然而,儘管監管機制已到位,日圓計價的穩定幣市場至今仍未展現明顯的發展動能,市場上的實際應用與流通尚未明顯擴張。
對此,日本區塊鏈公司 Startale Group 日本分公司負責人手塚崇(Takashi Tezuka)在受訪時提到,美日兩國在制度設計上的差異,其背後反映的是深層的「哲學差異」。他表示:「GENIUS 法案通過後,許多日本業界人士感到既放心又好奇。這說明美國現在才建立起日本兩年前就已導入的法律框架。」
美國的「GENIUS 法案」容許除了銀行之外,也包括取得聯邦認可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穩定幣的發行,並在符合準備金規範和合規要件的前提下,降低項目方進入市場的門檻。這點與日本「穩重為上」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展現美國在政策上的「市場開放性」。
手塚指出,日本之所以採取嚴謹的監管政策,是因其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視為最優先考量;相對地,美國則更重視透過完善監管促進「市場拓展」。不過他也認為,日本的戰略雖然發展緩慢,但長期而言有望憑藉穩健的金融基礎,建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基礎設施,推動像「可編程金融」與「機構級資本市場」等創新金融發展。
目前,美日穩定幣發展的成效出現明顯差異,但業界普遍認為,隨著監管基礎逐步完善,日本仍有潛力轉型為全球穩定幣市場的關鍵主導者。
關鍵詞:穩定幣、GENIUS 法案、日本監管、可編程金融、機構級資本市場
評論:日本與美國制度路徑的差異不僅在標準設計,也在市場角色的定位。雖然日本模式較為保守,但其強調基礎建設與金融安全的思維,或許能在長期內鞏固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全球影響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