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上半年加密貨幣遭駭損失達 21 億美元 社交工程攻擊占比超過 8 成

上半年加密貨幣遭駭損失達 21 億美元 社交工程攻擊占比超過 8 成 / Tokenpost

根據《ZachXBT》與《TRM Labs》於 2025 年上半年發布的報告指出,今年前六個月全球加密貨幣遭駭損失已高達約 21 億美元(折合約新台幣 2,919 億元),其中超過 80% 的事件涉及「社交工程」攻擊或內部人員勾結。最新案例中,就有受害者在短時間內損失高達 783 枚比特幣(BTC),市值約為 9,1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26.4 億元)。

根據區塊鏈分析師 ZachXB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披露,這起詐騙案是由假冒交易所與硬體錢包客服人員的駭客所操控,詐騙者利用受害者對官方客服的信任,順利地竊取其加密資產。而採用加強隱私功能的比特幣錢包「Wasabi」被發現是駭客用來進行資金洗白的工具。更具巧合的是,該事件正好發生在加密貨幣借貸平台 Genesis 債權人資料遭駭一周年之際,引發社群震驚。

ZachXBT 指出,這類精密攻擊多半源自過去發生的大規模資料外洩,駭客藉由掌握被盜個資,得以進一步模仿客服形象。「你應該將每一通電話、每一封郵件都先當作是詐騙」他如此建議,提醒用戶擁有足夠的警覺心是保護資產的關鍵。

TRM Labs 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被駭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私鑰」與「助記詞」的外洩,而這類個資洩漏大致上都脫離不了「社交工程」攻擊的形態。平均每次攻擊造成的損失高達 3,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41.7 億元),較去年同期整整翻倍。

報告還特別點出一起於 2 月發生的巨額詐騙案,與加密貨幣交易所 Bybit 有關,是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一起釣魚攻擊。據稱該起攻擊可能與北韓駭客組織有關,顯示出此類事件甚至可能涉及國家層級的網路威脅。該次事件就占了整體損失金額的 70% 左右。此外,1 月、4 月、5 月也各發生了單筆超過 1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9 億元)的攻擊。

與傳統 IT 攻擊有所不同,這類社交工程攻擊採取更高階的心理操控戰術,駭客不再單靠漏洞,而是專攻人性與信任系統。一旦目標放鬆警惕,即可能陷入圈套。

評論:如今的駭客已從硬體與軟體防線的攻破者,轉型為「心理戰大師」,讓傳統的防禦策略陷入瓶頸。用戶與企業應時刻保持警覺,強化安全機制,才有機會在這場攻防戰中站穩腳跟。

因此,專家建議企業與個人應採取「多層防禦策略」,包括對交易所或客服身分來電全面驗證、使用多簽名冷錢包、避免資料過度分享,以及進行內部安全培訓。加密貨幣投資人未來面對的挑戰,將不再只是密碼管理,而是對心智與信任的全面保護。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