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不斷擴大的財政壓力之際,各國政府正加速將「加密貨幣課稅」納入政策主軸。根據 Reuters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巴西政府正式取消加密資產的免稅紅利,導入 17.5% 的統一資本利得稅,無論獲利金額大小皆不再豁免。此一政策不僅是單一國家政策轉向的信號,亦代表全球進一步強化「加密貨幣課稅」趨勢正在成型。
對於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資產依賴度日漸提升的新興市場而言,政府將其轉化為穩定稅收來源的動機也日益提高。以葡萄牙為例,自 2023 年起,對於持幣時間未滿一年的加密貨幣收益課徵 28% 資本利得稅,事實上即中止了讓投資者熱衷的「免稅天堂」地位。評論:過去以加密友善著稱的國家,也不得不隨著全球稅務趨勢調整政策,可見加密貨幣被視為財政新解方的可能性不斷提升。
歐洲主要國家雖尚未全面跟進,但跡象顯示政策空間正逐步收緊。德國目前仍維持一年的「長期持有免稅」條件,並對持幣未滿一年所得低於 600 歐元(約新台幣 83,000 元)者免稅。但若未來財政需求繼續加大,此等寬鬆待遇恐難長久。英國則早已將所有資產的資本利得免稅門檻從 6,000 英鎊下降至 3,000 英鎊(約新台幣 55 萬元),間接壓縮投資者空間。
根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CA)數據,目前約 12% 的英國成年人持有加密貨幣。換言之,只要略微調整課稅門檻,即足以取得可觀稅收。評論:在債務壓力與通膨風險共振的當下,加密資產正逐漸成為政府「不得不出手」的選項。
隨著比特幣(BTC)過去 5 年平均報酬率達到 61.2%,即使歷經波動,仍顯示其增值潛力。這也讓原本存放在灰色地帶的加密投資活動,越來越容易受到稅捐機關關注。評論:政府正逐步將加密領域納入公平課稅體系,特別頭痛的將是依賴幣價上漲維持收益的散戶與初創業者,他們往往欠缺相對完善的稅務規劃與應對手段。
尤其在新興市場,許多人將加密資產視為避險工具。一旦積極課稅實施,可能讓這些高通膨國家的民眾反而面臨淨值流失的風險。若以投機性與集中度為理由強制徵稅,極可能傷及小型投資人,引發社會公平與政策正當性的質疑。
隨著財政出路有限,越來越多國家可能會仿效巴西與葡萄牙的舉措。從各方情勢研判,未來的討論將不再是「要不要課」,而是「課多少、課得多快」。評論:加密資產正從邊緣走向主流,不只是投資選項,也成為全球財政重組的一塊核心拼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