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近期的鏈上動態中,兩者展現出明顯的分岐趨勢。根據 CryptoQuant 的數據顯示,當前加密市場正值美國聯準會「傑克森霍爾年會」(Jackson Hole Symposium)前夕,市場普遍進入觀望期,尋找未來走勢方向。與短期內價格震盪的比特幣相比,以太幣呈現穩定的資金流出走勢,形成鮮明對比。
CryptoQuant 指出,儘管比特幣近來出現劇烈波動,其整體持幣量仍維持在約 253 萬 BTC,幾乎無明顯變化。這反映出市場尚未有效吸納流通籌碼,可能提高中短期內出現價格調整的風險。近期比特幣價格曾從 12.3 萬美元急跌至 11.3 萬美元(約新台幣 1,706 萬元)水準。另一方面,以太幣自 7 月底至 8 月中期間,逾 30 萬枚 ETH 從交易所撤出,不僅可能由個人存放所致,也包含轉入冷錢包、質押與託管服務等用途,導致市場供應明顯緊縮。以太幣目前報價落在 4,150~4,400 美元區間(約新台幣 576~611 萬元),加強其供需緊張下的「上漲壓力」。
除了鏈上數據,巨鯨投資人的行動也備受關注。根據資料顯示,一位持有比特幣長達七年的大型投資者於 8 月 20 日出售 670 枚 BTC,交易價值約 7,6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05.6 億元),隨後將資金轉為以太幣部位,分四筆建倉。該位投資者曾透過幣安(Binance)與 HTX 累積高達 14,837 BTC,當前總值約 16 億美元(新台幣 2,224 億元)。
根據追蹤信息,他運用高槓桿建立以太幣頭寸,大多於 4,300 美元(約新台幣 598.7 萬元)價格附近進場並搭配 10 倍槓桿,另有部分部位使用 3 倍槓桿建倉 2,449 枚 ETH。然而,在進場後 ETH 價格一度回落至 4,080 美元(約新台幣 567 萬元),造成三筆倉位陷入虧損邊緣,接近 3,699、3,700、3,732 美元的強制平倉價格(約新台幣 513.9 萬~518.8 萬元)線附近徘徊。
多位市場專家分析指出,以太幣的「強力低接訊號」與巨鯨資金流向,可能將推升其短期多頭行情。相較之下,比特幣維持高流動性的現象,反映出保守型投資人「等待兌現」的觀望心態,進一步強化兩大加密資產在短期內的「績效分歧」。
評論:由於比特幣尚未突破流通供給的壓力區間,而以太幣則呈現偏向收縮的供應結構,投資人應密切追蹤指標資金調整的動態。特別是在市場進入聯準會政策公布前的「無方向盤整」階段,辨識這類鏈上與機構投資人行為,對於短線布局與資產再配置策略將扮演關鍵角色。總體而言,雖然比特幣仍有調整風險,但以太幣由於「供給縮減」的市場結構轉變,可能在中期具備更大成長潛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