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於 28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聲明指出,在針對非洲地區展開的大規模「網路犯罪掃蕩行動」中,成功逮捕了多達 1,209 名涉嫌犯案者,並查獲約 9.7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1,348 萬元)規模的資產。此次行動以打擊非法虛擬貨幣挖礦及詐騙集團為主,意在應對因加密貨幣使用激增所引發的能源危機與相關犯罪擴散現象。
根據 INTERPOL 表示,該組織與安哥拉政府合作,關閉了 25 處涉嫌非法挖礦的加密貨幣設施,並拘捕了在場作業中的 60 名中國籍人士。當局同時沒收了設備總值達 3,700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5 億 1,430 萬元)的機器。這批設備未來將重新分配至當地能源短缺地區,作為公共電力用途。
除了安哥拉,贊比亞政府也在行動中發現一起大規模加密貨幣投資詐騙案件,受害人超過 6.5 萬人,總損失高達 3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417 億元)。該詐騙集團以保證高報酬為誘因吸引投資,成為此次 INTERPOL 行動的主要目標之一。
此行動反映出非洲各國所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 ——「電力短缺與不穩定的配電系統」。例如,擁有 3,900 萬人口的安哥拉,便是一個能源基礎設施特別脆弱的國家。為遏止因加密貨幣挖礦引發的電網負載過重,安哥拉政府已自 2024 年 4 月起全面禁止挖礦行為,相關法令明文規定,從事挖礦或持有相關設備者,最高可面臨 1 至 5 年有期徒刑並沒收器材。中國駐安哥拉大使館也已對當地中國僑民發出警告。
事實上,打擊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已不是非洲的專利。在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也曾發現有人在貨車內非法安裝 95 台挖礦設備,並偷取電力使用,成為另一例子。
評論:隨著加密貨幣持續受到全球用戶關注,無論是在投資還是日常使用上,其所帶來的副作用亦逐漸浮現,尤其是在「電力資源有限」的國家,引發諸多爭議。這些案例提醒我們,加密產業的未來發展須與地方基礎建設現況共同考量,才有助於降低潛在風險。
INTERPOL 強調,未來將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持續打擊任何與「虛擬資產犯罪」有關的行為,促進加密產業的健康發展與區域安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