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富裕家族與家族辦公室正加快進軍加密貨幣市場,部分機構甚至計畫將整體投資組合的 5% 配置於加密資產。隨著來自新加坡、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高淨值族群對數位資產的興趣顯著上升,這股趨勢標誌著區域市場邁入關鍵轉變期。
根據 Reuters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新加坡公司 NextGen Digital Venture 創辦人黃建森(Jason Huang)透露,其近期推出的長短倉加密股票基金,僅數月時間內即募集超過 1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9 億元)資金。他指出,前一檔基金在不到兩年內創下高達 375% 的收益率。黃建森認為,亞洲家族辦公室正展現愈發強烈的資產再配置需求。
瑞士投資銀行瑞銀集團(UBS)也指出,中國大陸的二代、三代富裕企業家正積極關注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加密資產,甚至親自參與投資與監控項目,顯示亞洲新興資金正由「個人主導」轉向「專業導入」。
交易所數據亦進一步佐證資金湧入效應。香港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 表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平台的註冊用戶年增率高達 85%。另根據鏈上分析機構 CryptoQuant 數據,韓國三大交易所的交易量自年初以來增長 17%,平均每日交易量更提高逾 20%。
過去幾年,亞洲加密資產熱潮主要來自散戶參與。根據 Chainalysis 數據,從 2023 年中旬到 2024 年中,中亞、南亞及大洋洲地區累計吸收約 7,500 億美元(逾新台幣 1 兆 400 億元)資金進入加密市場,但其中絕大多數為 1 萬美元以下的交易規模。印度在交易所使用率位居全球第一,印尼、越南與菲律賓則透過去中心化金融(DeFi)、數位匯款與邊玩邊賺(P2E)遊戲迅速拓展影響。
評論:亞洲部分新興市場已將加密貨幣視為財務包容工具,而並非純投機性商品。
除了南亞與大洋洲,亞洲其他地區也展現出強烈的制度化趨勢。在 2024 年第 2 季中,新加坡國內商店累計接受超過 1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9 億元)規模的加密付款,而其中穩定幣交易最為活躍。
東亞國家則走出不同路徑。截至目前,東亞區域的加密貨幣資金流入規模達 4,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56 兆元),顯示該區市場由尊榮個人與法人機構主導,較其他地區更重視「財富保全」與「機構級資產配置」。
其中韓國為該區最大市場,累計吸收 1,3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80 兆元)資金流入,由專業交易者發起的高頻交易主導市場,並出現大量運用穩定幣與山寨幣(Altcoin)進行套利的狀況,「泡菜溢價」現象亦持續助長相關活動。
在香港方面,市場成長更為明顯,年增率高達 85.6%,其中穩定幣交易占比超過 40%。根據報導,自 4 月當地監管單位批准 6 檔比特幣與以太幣現貨 ETF 上市後,帶動機構資金不僅進場,且傾向轉為「直接持有」策略。
評論:ETF 的推出正在加速加密資產從套利工具邁向主流投資資產的轉型。
整體而言,這波機構入場與高淨值家族重新評估資產配置策略的態度,無疑預示亞洲加密市場正由以往的散戶驅動,逐步蛻變為策略性與制度性並進的新階段。不僅升高市場成熟度,也強調加密貨幣作為「資產組合多元化策略工具」的重要性與前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