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NBC 的報導,於 11 日(當地時間),美國醫療保健公司 KindlyMD 股價出現暴跌,主因是該公司宣布計劃透過新一輪增資計畫,發行高達 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950 億元)股票,以擴充其比特幣(BTC)儲備,市場擔憂其資金分配與股權稀釋風險,導致投資人信心動搖。
KindlyMD 近期與加密貨幣公司 Nakamoto Holdings 合併完成,正式啟動將比特幣納入企業金庫(treasury)的長期策略。根據公告內容,該公司將利用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登記的「ATM 發行機制(At-the-Market Offering)」,向散戶投資人出售股票,最高募資上限為 50 億美元,資金用途包括購入比特幣、營運資金補足、併購擴張、設施升級與新專案開發等多元目標。
KindlyMD 董事長暨執行長 David Bailey(大衛·貝利)表示:「我們在兩週前完成與 Nakamoto Holdings 的合併後,已執行首波比特幣收購計畫,而此次 ATM 發行則是我們策略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貝利目前也是川普總統的加密貨幣政策顧問。
事實上,早在 8 月 19 日,KindlyMD 即以平均單價 11 萬 8,204 美元購入 5,744 枚比特幣,總計約 6 億 7,9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943 億元)。貝利也於他的 X(前稱 Twitter)帳號強調:「雖然完成這項計畫仍需時間,但這會是我們實施比特幣主導戰略的核心工具。」
當市場將這一策略與知名比特幣倡導者、MicroStrategy(微策略)執行長 Michael Saylor(麥可·賽勒)的作法進行比較時,貝利則回應指出:「我們最終將建立世界級的企業透明度與公司治理機制。」
KindlyMD 計劃透過 TD 證券與 Cantor 等多家券商,於那斯達克等主要交易所依市價進行股份銷售。然而大規模增資訊息曝光後,KindlyMD 股價當日暴跌 12%,並於盤後交易進一步下挫 2.7%,收於每股 7.85 美元(約新台幣 1 萬 900 元)。儘管如此,自今年以來,KindlyMD 股票仍大幅上漲超過 550%,自該公司於 5 月公開其比特幣策略以來,更累計上漲逾 330%。
評論:KindlyMD 的轉型策略與比特幣為中心的資本運作正逐漸受到市場矚目。儘管短期市場波動反映投資人對稀釋效應的疑慮,但若該公司真能實現所謂的「高透明治理」與「長期資產配置」,此舉可能有助於其在加密與傳統金融的交界處奠定新樣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