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取消加密貨幣銀行監管計畫,比特幣整合傳統金融邁入新階段
根據 Bloomberg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取消其自 2023 年起推動的「加密貨幣相關銀行監管計畫」,此舉被視為比特幣(BTC)與傳統金融體系整合的重要轉捩點。比特幣的知名支持者、微策略創辦人麥可·塞勒(Michael Saylor)對此表示肯定,稱「如今比特幣與銀行產業之間的道路已被打開」。
這項已被廢除的監管計畫,旨在針對計劃涉足加密貨幣業務的銀行,進行更嚴格的個別審查。由於加密資產的高波動性與技術風險,該計畫原本用以加強對傳統金融機構與虛擬資產之間交集的風控。然而,此番決定象徵性的意義在於,未來與加密貨幣相關的金融服務,將重新納入既有監管架構之中。這代表聯準會對傳統銀行本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已有更高信心。
聯準會認為,銀行業目前具備足夠的技術與能力,能自行評估與控管與加密資產相關的風險。此外,在過去大量試驗的基礎下,加密貨幣進入制度化管理的可行性大大提升。因此,金融監管機構表示,不再需要對加密貨幣與金融科技(FinTech)業務施以特別限制,一般監管工具即可涵蓋相關交易與技術演進。
市場觀察人士普遍認為,這項決策將進一步刺激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在主流制度中被採納。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爾(Jerome Powell)日前也曾表示,「加密貨幣正轉向主流應用階段」,凸顯政策方向的逐漸轉變。評論:聯準會這一舉措或將為機構投資者進場創造出更明確的法規環境與心理預期,有助推動加密產業擴張。
美國參議員辛西婭·盧米斯(Cynthia Lummis),作為共和黨陣營知名的比特幣倡導者,也對此表達正面看法,她表示:「這象徵著『扼殺策略 2.0(Chokepoint 2.0)』的終結。」此言直指過去政府曾限制銀行向加密產業提供服務的政策。如今監管鬆綁,有望讓加密企業能更自由地接觸金融基礎設施,推動產業發展重回正軌。
另一方面,美國金融監理當局上月已針對銀行提供加密資產託管業務,發佈具體的監管指引。聯準會此次行動,正是在強化制度化管理的延續,未來有望對全球加密貨幣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評論:聯準會的政策轉向,不僅代表監理態度的成熟,也意味著加密資產將以更合法、穩健的方式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對於渴望長期參與的機構與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場政策風向的拐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