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於 10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公告指出,近期出現針對加密貨幣詐騙受害者的「偽造法律諮詢詐騙」手法,提醒投資人務必提高警覺。這些不法之徒假冒「專業法律機構」,聲稱能協助追回損失資產,實則意圖進行二次詐騙。
FBI 表示,詐騙集團利用受害者渴望追回失資的心理,以設立虛假「加密貨幣回收專門律所」的方式主動接觸受害者。這些假律所常會要求以加密貨幣或預付禮品卡支付「諮詢費」,藉此蒐集受害者個資與剩餘資產,導致損失進一步擴大。
本次警示為 FBI 延續 2023 年 8 月及 2024 年 6 月所針對類似手法發出的警告。FBI 強調,當遇到未曾與政府或警方正式報案時,就被某些律師機構主動聯繫,應格外小心——這通常就是詐騙的開端。
不幸的是,FBI 的警告並非杞人憂天。根據區塊鏈安全機構 CertiK 資料,光是在 2024 年上半年,加密貨幣市場就因為駭客攻擊、漏洞利用及詐騙事件,損失約 25 億美元(約新台幣 837 億元)。雖然部分個案中有交易所或企業協助追回部分資金,但絕大多數仍需受害者自行面對、尋求解決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對於成功追回的加密貨幣,也有明確處理方式。根據財政部官員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說法,政府會在完成受害者賠償後,將所收回的數位資產列入國家保有資產或比特幣(BTC)儲備資產之中。舉例而言,FBI 于今年 4 月在德州達拉斯查扣一批疑與駭客組織成員相關、總價值約 240 萬美元(約新台幣 8 億元)的比特幣,美國聯邦政府亦於 7 月針對該項資產提出所有權訴訟,以確保其合法歸屬。
評論:加密貨幣詐騙手法日益升級,受害者在求助心切時,尤其容易落入再度受騙的陷阱。FBI 呼籲民眾,當陌生單位主動出面聲稱可協助追回資金時,更應保持高度警覺、確認其真實身份,並透過官方通道尋求協助,以避免造成進一步損失。
在當前詐騙活躍的大環境中,「加密貨幣」、「資產追回」、「詐騙警示」等關鍵詞,已成為投資人不可忽略的風險指標。透過資訊共享與提升防詐意識,才能有效降低潛在損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