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幣(BTC)創辦人中本聰的神秘身份仍未解開之際,社群再次關注一位長期被視為可能身分人選的早期貢獻者——哈爾·芬尼(Hal Finney)。他的最後一則網路貼文,於 12 年前的今日發佈,如今在加密貨幣社群間廣為傳頌,再度引發討論。
根據 BitcoinTalk 論壇資料,哈爾·芬尼是一位美國的軟體工程師,也是在 2009 年接收中本聰發送「首筆比特幣交易」(10 顆比特幣)的對象。這筆交易讓他成為極少數直接參與早期系統測試的核心人物之一。2013 年 3 月,他發表題為〈比特幣與我〉的文章,透露已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且幾乎全身癱瘓,並表示因健康惡化正逐漸淡出社群活動。
緊接著在同年 8 月,他於比特幣社群留下最後一則貼文後便從網路消聲匿跡。而正值這篇發文滿 12 週年的今日,比特幣歷史學家皮特·里佐(Pete Rizzo)特別發文緬懷,簡短寫道:「不曾被遺忘」,以表達對他的敬意。哈爾·芬尼於次年,即 2014 年 8 月 28 日辭世。
回顧歷史,在比特幣白皮書於 2008 年公佈、創世區塊於 2009 年 1 月誕生後,中本聰仍與開發團隊互動至 2011 年 4 月,最後留下「我去做別的事了」的訊息後從此失聯。外界對其真實身份的臆測此後不曾止息,而哈爾·芬尼則始終被視為最具可能性的「中本聰候選人」之一。然而,生前的他曾一再強調:「我不是中本聰。」
儘管芬尼否認為中本聰的實際身份,社群至今仍無法確定這位加密史上的傳奇人物究竟是誰。唯一可確定的是——無論中本聰的真實面貌為何,哈爾·芬尼的精神與貢獻早已深植比特幣的發展歷程中,成為落實「中本聰理念」的實踐者之一。
評論:芬尼作為比特幣啟動與發展初期不可或缺的人物,不只見證了這項技術的誕生,更用行動守護其核心價值。對今日的加密貨幣社群而言,他的貢獻與精神仍具有深遠意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