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Galaxy 研究主管痛批 Layer2 剝削以太坊:每日獲利 40 萬美元 卻僅返還數萬

Galaxy 研究主管痛批 Layer2 剝削以太坊:每日獲利 40 萬美元 卻僅返還數萬 / Tokenpost

根據 CryptoNews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Galaxy Digital 的研究主管 Alex Thorn(亞歷克斯·索恩)針對以太幣(ETH)為基礎的 二層網路(L2)盈利模式發出嚴厲批評。他指出,多數 L2 專案過度保留來自使用者的手續費收益,卻未適度回饋以太坊主網,使整體經濟結構呈現單向汲取資源的現象。他更直言,這些專案的行為屬於「對以太坊的剝削性行為(ETH extractive)」。

亞歷克斯·索恩透過社群媒體指出,當前市面上大多數 L2 專案雖手握大量交易手續費,卻沒有將這些收入以任何形式返還給以太坊主鏈,如拿來質押或投入進一步基礎建設。他強調,這使得持有 ETH 的用戶難以從中受益,特別在大多為集中式機構掌控的情況下,相關獲利恐怕只會流向少數利益團體。

該爭議的背景與最近實施的 EIP-4844 提案密切相關。根據 Thorn 的分析,當前 L2 網路每日產生的 blob 資料上鏈成本及 L1 gas 費合計約為 1 萬美元,但從用戶手續費所獲利潤每日高達 10 萬至 40 萬美元,顯示出相對可觀的利潤空間。評論:這進一步突顯了 L2 對主網資源的使用效率與回報比例嚴重失衡。

Thorn 也舉出由 Coinbase 經營的 Base 作為例子來說明問題。過去 180 日內,Base 向 Optimism 基金會支付了 440 萬美元作為營運協議的費用,但相對地,所有 L2 合併支付給以太坊主網的費用僅為約 305 萬美元。更具體來看,Base 第二季從手續費獲利約 1,490 萬美元,卻只支付約 44.3 萬美元給以太坊主網作為資料費用,相較之下付給 Optimism 的費用達 216 萬美元,幾近主網費用的 4.8 倍。

目前包括 Base 等部分 L2 專案正逐步升級治理架構與技術透明度。根據 L2Beat 數據顯示,Base 已達成中度去中心化的「Stage 1」階段。然而 Thorn 表示,若無伴隨經濟模型與 L1 報酬機制的調整,即便技術層面升級也難以建立與主網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價值共生。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先前曾提出「Rollup 成熟度分級」指標,強調評估 Layer2 的成長應基於技術成熟度與治理透明度。但 Thorn 強調「區塊鏈經濟的對齊(Alignment)」才是眼前最重要的議題,並直言:「這些 Layer2 專案與以太坊生態到底有多『對齊』?在我看來,它們更像是在吸血。」

評論:這場對 Layer2 盈利模式的批評,凸顯出加密產業在高速發展之下所面臨的核心矛盾——如何在確保效率與獲利的同時,也回饋並強化區塊鏈生態的基礎層。若 L2 要持續作為可擴展性的關鍵引擎,設計與以太坊主網價值高度共榮的報酬機制顯然已勢在必行。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