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媒體報導,近期美國聯邦參議院提交的加密貨幣監管法案草案,在數位資產市場掀起巨大爭議。區塊鏈企業瑞波(Ripple)警告指出,該草案可能導致以太幣(ETH)、Solana(SOL)、瑞波幣(XRP)等主流「加密貨幣」,長期落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範疇之中。他們批評草案不僅無助於提供「明確」的監管路線圖,反而進一步加深「模糊性」與「違憲性」疑慮。
根據瑞波於 8 月 5 日提交給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正式意見書指出,該草案中所使用的「附屬資產(ancillary assets)」定義過於寬泛且含糊。這樣的措辭可能使目前已廣泛流通且正常交易的多數主流幣種被視為「證券」,進一步放大 SEC 以「自主解釋」方式介入監管的空間,形同設置了一個潛在的「後門條款」。
瑞波更指出,即使某些代幣現今或未來的交易形式本身「並不具有證券特性」,卻可能僅因「曾涉投資契約」內容,而被持續納入 SEC 的管轄範圍,這樣的安排顯然不合情理。評論:這項主張反映出區塊鏈產業對於過度監管將壓抑科技創新的強烈擔憂。
針對草案內容,瑞波提出數項修訂建議,包括限制 SEC 對監管權的使用時限,並明確規範「過往投資契約基礎」不應影響日後所有形式的交易。此外,他們也呼籲應透過立法強化對「豪威測試(Howey Test)」的應用標準,從而減少監管機構的裁量空間,使市場參與者能有較為「可預期」的合規行動框架。
瑞波也特別點出,當前對「鏈上質押(staking)」、「挖礦(mining)」、「治理參與(governance)」等區塊鏈基本活動是否屬於監管範圍,依然高度不明,對技術創新與 Web3 生態系的「正常成熟發展」構成風險。評論:若連節點維護與治理參與也被誤視為證券行為,無疑將導致市場進一步萎縮。
儘管如此,瑞波對草案中一項關於保護「已在市場活躍超過五年的加密幣」的條款表達支持。他們認為,此舉有望防堵 SEC 對過往交易的追溯性懲罰,對 XRP 等長期穩定幣種來說,可開闢「制度性豁免」空間,間接提升市場的可預期性與信任程度。
雖然該法案標榜為加密資產導入傳統監管框架鋪路,但其模糊的邊界與執行標準正引起愈來愈多的反彈。尤其部分內容明顯與川普總統「親加密」的政策立場不一致,令業界態度趨於審慎。
總體而言,本次立法動向不僅將直接影響數位資產的未來走向,也可能撼動美國在「金融主權」與「科技領導地位」方面的全球地位。關鍵詞:SEC、瑞波、加密貨幣、以太幣、Solana、XRP、監管草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