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市場波動中,儘管比特幣(BTC)現貨型上場交易基金(ETF)遭遇大規模機構資金流出,但部分上市企業直接購入比特幣,形成了一道有力的市場防線。
根據 CoinShares 公佈的數據,美國市場在 8 月初不到一週的時間內,總計有高達 12.5 億美元(約新台幣 1,737 億元)的資金自現貨型比特幣 ETF 中流出。然而,同期依據網站「Public Bitcoin Treasuries」整理的資訊,共有企業買入約 4,869 枚比特幣,按當時市價價值約 5.52 億美元(約新台幣 766 億元),填補了將近 ETF 資金外流的一半。
其中最積極的買家為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Metaplanet,單次購買 463 枚比特幣,總價值約為 5,4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75 億元),成為期間內單一企業增持比特幣最多的例子。
此次 ETF 的資金撤出主因,被歸因於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展現的「鷹派」(緊縮)態度,以及強於預期的總體經濟指標,對投資人信心造成壓力。CoinShares 研究主管 James Butterfill(詹姆士·巴特菲爾)指出,這些不確定因素明顯削弱了市場風險偏好。
評論:在這樣的宏觀壓力下,部分企業反向增加對比特幣的佈局,顯示他們對長期行情仍持正面態度,也為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 Glassnode 指出,2024 年自 1 月至 8 月初,全球共開採出 98,503 枚比特幣,然企業與 ETF 加總購買量則達 524,670 枚,是同期產出量的 5.3 倍。即便考慮剩餘年度可開採比特幣總量,市場吸收速度依然是供應的三倍以上,反映出「供給衝擊(supply shock)」已逐步成形。
目前比特幣價格雖曾一度回跌 4.2%,但仍僅較歷史高點 12 萬 2,054.86 美元低約 7.5%,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也強化了企業在 ETF 失血下挺身買入的支撐作用。
評論:比特幣價格在短期回調下仍能穩住陣腳,可見企業級買盤已成價格防線,加上供給面長期減少,也讓市場愈發將其視為「稀缺資產」而加以重視。
整體而言,本次情況揭示出即便在 ETF 逆風與宏觀利空影響下,制度面與企業級投資者的動態仍有能力支撐市場,並進一步突顯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定位與潛力。隨著礦工供應日漸受限,比特幣的「稀缺性」將可能成為推升未來價格的核心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