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幣(BTC)近日突破 12.2 萬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市場上出現多起大型持有者實現獲利的賣壓。但多位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這樣的賣壓並非利空,反倒象徵比特幣市場的「成長與成熟」,是一項正向訊號。
根據比特幣金融服務公司 Swan Bitcoin 24 日(當地時間)於 X 平台(原 Twitter)上的說法,比特幣歷史上最大的資產轉換幾近完成,「隨著早期巨鯨的離場,機構與企業正在取而代之,成為新的主導力量」。
事實上,在本月初,一位在早期「中本聰時代」即累積大量比特幣的老牌持有者,拋售其持有的 8 萬 201 顆比特幣,當時約合 96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3 兆),引發市場震撼。此舉一度導致比特幣價格單日下挫約 4%,但市場很快恢復穩定,反映波動雖然劇烈,但並未造成長期影響。
市場分析機構 CryptoQuant 也指出,近期價格無法站穩 12 萬美元整數關卡,主要是因「新興巨鯨」逢高實現利潤。然而從長線來看,這種波動屬於自然修正,並不代表市場有結構性風險。
加密貨幣知名分析師 Willy Woo(威利·吳)則回顧道,自 2017 年起,持有超過一萬枚比特幣的巨鯨便陸續釋出持倉。他認為這反映「資本結構的轉變」,也代表愈來愈多機構投資者正在主動參與,加密貨幣生態系的組成正逐步轉型。
避險基金 ZX Squared Capital 的共同創辦人 CK Zheng 也分享觀點認為:「雖然舊有巨鯨正在減碼,但新的買盤正在迅速補位——這代表新一輪上漲循環具備更健康的基礎。」
總體而言,這場由「老鯨出場、新資入市」主導的資金流動,正反映出比特幣的投資結構更趨多元與「成熟」。評論:這樣的變化雖在短期可能引發波動,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它為其價格與發展奠定了更穩固的基礎,成為長期成長性的關鍵象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