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AML 比特幣創辦人涉加密詐騙遭判 7 年 美司法部加強 ICO 監管警示

AML 比特幣創辦人涉加密詐騙遭判 7 年 美司法部加強 ICO 監管警示 / Tokenpost

根據美國司法部於 9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聲明,加密貨幣「AML 比特幣(AML Bitcoin)」的創辦人羅蘭·馬庫斯·安德拉德(Rowland Marcus Andrade)因涉及電信詐欺與洗錢,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該案件凸顯美國政府對「加密詐騙」案件的嚴厲打擊,也為類似項目敲響警鐘。

安德拉德在年初被判定罪成,其詐騙行為主要針對投資者,非法籌集總額高達 1,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2 億元)的資金。據美國司法部指出,其中約 2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6,400 萬元)被他挪作私用,包括購買房地產與豪華車輛在內的高額奢侈品開支。

檢方進一步指出,安德拉德在宣傳 AML 比特幣期間,虛構其項目與全球基礎建設間的合作關係。他聲稱該加密資產將被用於「穿越巴拿馬運河船隻的支付系統」,但實際上,與巴拿馬運河管理局之間並無任何合作或協議。此類虛假聲明明顯誤導投資人,對項目信任度造成極大傷害。

AML 比特幣於 2017 年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登場,標榜為「具備反洗錢機制」且擁有完善監管設計的數位資產。然而,項目不僅缺乏實質技術支撐,後續也未落實關鍵承諾,導致市場信心崩解、發展停滯。評論指出,這起案件突顯 ICO 市場中缺乏監管與資訊透明化的風險。

檢方補充,許多受害投資人至今仍未能追回資金,並暗示未來可能會有民事訴訟或額外判賠命令的可能性。專家指出,此案說明,不具技術基礎卻大力炒作的加密項目需要被加強審查,亦呼籲金融監管機關提升介入力道,以保護投資人權益。

評論:AML 比特幣案件為市場提供一個清楚警示,無論是否具備吸引力敘事,若缺乏真正技術與商業合作支持,最終勢必難逃法律與市場雙重制裁。這也反映加密產業正逐步走向成熟,監管與審慎投資的需求日益迫切。

關鍵詞強調:AML 比特幣、加密詐騙、羅蘭·馬庫斯·安德拉德、ICO、加密資產監管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