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Desk Korea 的報導,於 7 月 30 日(UTC 時間),知名擴容解決方案項目「波利岡(Polygon)」的核心基礎設施發生技術性錯誤,導致區塊鏈網路約一小時無法產出新區塊。此次事故主要源自於波利岡內部的 RPC(遠端程序呼叫)服務供應商之間的協調不當,儘管造成部分去中心化應用(DApp)與用戶服務出現延遲與錯誤,但核心區塊鏈運作並未遭受實質影響。
事故約於當天清晨 6 時 52 分左右發生,波利岡共同創辦人山迪普・奈爾瓦(Sandeep Nailwal)隨即透過個人社群媒體說明「部分 RPC 提供者因接收鏈上最新升級時出現暫時性障礙」,並強調「此次故障並非整個區塊鏈網路故障,而是針對基於 RPC 的去中心化應用所發生的事件」。包括 QuickNode 等基礎設施供應商回報,區塊高度於 74,592,238 停滯;這一狀態也由 PolygonScan 區塊鏈分析平台所驗證。
根據奈爾瓦說法,問題根本在於共識層「Heimdall」更新至 0.2.16 版時發生異常。他指出,「升級期間的 Hotfix 導致 Heimdall 模組短暫停止,少部分節點因此脫離同步流程,用戶因此會誤以為整條鏈已停止」。不過,執行層「Bor」系統仍正常運作,意味著未受影響的 RPC 節點仍能持續產出區塊。
波利岡團隊隨即啟動緊急應對機制,在 09 時 52 分展開事件調查,於短短 9 分鐘內找到問題根因,並於 11 時 01 分完成修復。奈爾瓦也對開發者與用戶致歉,承諾未來將強化共識層與基礎設施間的溝通機制,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評論:本次波利岡(MATIC) 網路事故凸顯當前區塊鏈系統在「運營一致性」與基礎設施整合層面的挑戰。對於一個支撐全球眾多去中心化應用、用戶基礎龐大的網路來說,即使是單一升級流程中的協作失誤,也可能對整體「信賴感」與「功能性」造成重大衝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