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Decrypt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比特幣(BTC)網路上驚現罕見事件,一名個人礦工以單一設備成功挖出整個區塊,獨得區塊獎勵約 373,000 美元(約新台幣 1,190 萬元)。此等「近乎奇蹟」的結果,是設備效能、挖礦時機與運氣三者完美結合的產物。
這位個人礦工以僅 1PH/s 的算力,成功挖出第 907,283 號區塊。若與比特幣全網當前算力約 600EH/s 相比,其機率之低堪稱「比中雷還難」。根據估算,在這樣的算力條件下,一位礦工在一天內挖得完整區塊的機率僅約為 426 萬分之一。相對而言,在美國被雷擊的機率約為 15,300 分之一,顯示其成功幾近不可能。
以比特幣的架構來看,目前全網每日產生約 900 枚比特幣,大多由大型礦池瓜分。獨立礦工僅提供極小部分算力,因此若單靠 1PH/s 算力來獲得一次區塊獎勵,理論上平均需要超過 400 萬天的時間。評論:此次個人挖礦的成功,再次驗證了比特幣區塊鏈基於機率運算的運作原則即便在高度集中化的今日,依然能點燃「萬中選一」的希望。
早期比特幣剛誕生時,礦工多以「單機挖礦(Solo mining)」方式獨立參與網路維運,當時挖礦難度較低。然而隨著市場成熟與挖礦難度攀升,大多數礦工已轉而加入「礦池」分工挖礦,以提升穩定獲利的可能性。如今,超過 99% 的區塊皆由礦池挖出,個人獨立挖出完整區塊的情況已極為罕見。
目前為止,今年此類事件已有兩次發生,足見即便幾率極低,仍非絕無可能。評論:此事件對加密社群而言,不僅是個幸運的故事,更傳達出一個重要訊息——比特幣網路中,仍保有公平性與機會,每位參與者皆可能在毫無預警的瞬間創造歷史。
此次異常個案,也再度喚起市場對於「挖礦本質」的討論與關注,即比特幣是由去中心化參與者共同維護的網路,而非僅由大型機構掌控的權力架構。本文關鍵詞包括:比特幣、區塊鏈、挖礦、礦池、算力、去中心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