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inancial Times》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正規劃推出以客戶持有的加密資產作為「擔保品」的貸款服務,涵蓋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主流數位資產。儘管具體推出時間尚未明確,但市場預期該業務最快將於明年問世。一旦實施,這將成為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過去堅決反對比特幣態度的重大轉折點。
報導指出,摩根大通目前正處於規劃初期,首波考量的擔保資產為追蹤比特幣或以太幣的現貨 ETF,未來也可能逐步擴展至用戶實際持有的加密貨幣。但內部仍需進一步評估與監管調整,最終執行與否尚未定案。
這項改革引發業界廣泛討論,原因在於傑米·戴蒙過去曾多次公開批評比特幣,甚至稱其為「詐騙」,並表示若有員工交易比特幣將予以解雇。數年前他更強調,比特幣是「毒販與殺手的洗錢工具」。不過近年他態度略有轉變,坦承「每個人都有購買比特幣的權利」,展現更中立甚至開放的立場。
加密資產擔保貸款市場的潛力,也吸引其他華爾街巨頭目光。摩根士丹利(MS)旗下的 E-Trade 投資平台,亦正在籌備數位資產交易與相關金融服務。然而相較之下,像是高盛(GS)等個別銀行則持續採取較為保守的策略,對於深度進入加密貨幣市場仍顯謹慎。
摩根大通在實施這項新型貸款業務時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規範與技術障礙」格外關鍵。例如在客戶無法償還貸款時,銀行必須建立明確且安全的數位資產變現流程。此外,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等機構的核准,以及反洗錢(AML)、客戶認證(KYC)等合規準則也都不能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轉型契機的背後,與川普總統主導下的金融監管轉向息息相關。上週美國眾議院甫通過穩定幣新法案,為加密產業提供初步框架;同時聯準會(Fed)亦於 4 月取消針對銀行開展加密服務的事前審核制度,大幅降低傳統金融機構進場門檻。
銀行業對此也出現更多正面回應。美國銀行(BAC)執行長布萊恩·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年初指出,「若監管明確,加密貨幣將準備好成為主流支付工具」。評論:這顯示在政策鬆綁與市場興趣同步驅動下,摩根大通的數位資產策略儼然進入加速階段。
若摩根大通實際啟動這項業務,將象徵傳統銀行體系與數位資產之間的界線逐步模糊,成為歷史性的轉捩點。市場普遍認為,在川普政府施政方向支持下,傳統金融擁抱加密市場的浪潮正迅速形成。評論:這將為整體加密貨幣產業帶來新的正向催化,並引領更多機構跟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