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數位資產的投資人必須認真看待一項關鍵議題——「加密貨幣的遺產規畫」,這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一項「必要」行動。由於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數位資產並非由傳統金融機構管理,而是仰賴個人持有的「私鑰」與「助記詞」來控管資產,一旦這些資訊未被妥善傳承,將無人能恢復對該資產的控制權。根據估計,每年都有價值數千億韓元(數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因原持有者過世或技術知識不足而成為無法取回的「遺失資產」。
傳統的紙本遺囑制度難以適用於加密貨幣。數位錢包屬去中心化性質,無機構可供協助恢復,若繼承人不了解基本的加密貨幣運作方式,或缺乏正確的存取資訊,極可能導致整筆資產永久失效。例如,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中,推估高達約 7.5% 即約 157 萬枚 BTC已經無法使用,成為遭到永久遺失的資產。
因此,建立一套明確的「加密貨幣遺產繼承」計畫顯得格外重要。此類規劃應包含資產清單、錢包存取指引,以及信任第三方執行者的認定。同時,有效利用加密文件、實體保險箱封裝文件、和去中心化身分認證(DID)工具等方式,也能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降低資訊外洩遭駭風險。若將敏感資訊直接寫入遺囑,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暴露於潛在的黑客攻擊中。
此外,在保管方式上也需權衡選擇。例如,若全面使用「非託管錢包」就需謹慎處理密鑰問題,但若選擇「託管式解決方案」則方便上手卻增加第三方風險。無論如何,將私鑰簡單傳送給家人、或將全部資產存放於中心化交易所等做法都有極高的「安全風險」,務必避免。若缺乏制度化的安排,繼承不成反而恐造成資產直接損失。
進入數位資產快速普及的時代,加密貨幣的傳承已經不單是有形資產的交棒,更是給予至親的一筆安全且有保障的「數位遺產」。即使加密貨幣的技術層面較為複雜,若能及早建立周全的計畫,後人便能順利、合法地完成資產繼承,免於爭議與糾紛。對所有持有加密貨幣的使用者而言,是時候認真思考「自己不在之後」的未雨綢繆了。
關鍵詞:加密貨幣、私鑰、遺產繼承、數位資產、去中心化錢包、助記詞、安全傳承、DID、非託管錢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