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鏈上分析:逾 91 萬枚以太幣(ETH)因操作失誤永久遺失 恐只是冰山一角

鏈上分析:逾 91 萬枚以太幣(ETH)因操作失誤永久遺失 恐只是冰山一角 / Tokenpost

根據 Coinbase 產品負責人 Conor Grogan(康納·格羅根)於 2025 年 1 月 31 日(當地時間)所發布的鏈上數據分析指出,約有 91.3 萬枚以太幣(ETH),按當時市值約達 3 億 4,3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4,722 億元),因技術操作錯誤永久遺失,成為無法取回的資產,相當於以太幣總流通量的 0.76%。

這些資產遺失情況大多來自使用者將 ETH 錯發至「銷毀地址」或存入存在缺陷的「智慧合約」。Grogan 強調,這些是人為錯誤造成的資產損失,並指出尚有許多無法納入統計的潛在損耗,例如遺失私鑰或閒置錢包中的 ETH,實際的損失數量可能遠超現有估算。

根據他所整理的分析報告,歷史上多起知名事故展示了這類風險,包括:

- 2017 年因 Parity 錢包漏洞,使約 30.6 萬枚 ETH(約新台幣 1,583 億元)陷入無法轉出的狀態;

- 加拿大交易所 QuadrigaCX 遺留於智慧合約的 6 萬枚 ETH(約新台幣 310 億元);

- NFT 專案 Akutars 的智慧合約錯誤,致使 1.15 萬枚 ETH(約新台幣 59 億元)被鎖死;

- 錯誤傳輸至銷毀地址的 ETH 也高達 2.5 萬枚(約新台幣 129 億元)。

除了操作失誤造成的損失,以太坊亦因其為數位金融(DeFi)核心平台之一,成為駭客鎖定攻擊的主要目標。區塊鏈資安公司 CertiK 發布的《Hack3d》2025 年上半年報告顯示,整體加密貨幣資安事件造成近 24 億 7,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433 億元)的損失。而其中針對以太坊網絡的攻擊多達 175 起,累計損失達 16 億 3,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265 億元),成為受害最嚴重的區塊鏈。最常見的攻擊類型為錢包駭侵及釣魚詐騙。

評論:以太坊的開發者與用戶社群需認真看待這些反覆發生的損失事件。從錯發地址到智慧合約漏洞,這些問題不僅反映整體使用體驗的不足,也突顯加密資產缺乏保障機制的風險。

Grogan 最後補充:「目前統計的遺失金額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無法被找回的以太幣數量,很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多。」他呼籲加密產業應加強使用者教育,並導入更嚴謹的安全標準與智慧合約審查機制,以真正降低資產不可逆損失的發生概率。

關鍵詞:以太幣(ETH)、智慧合約、資產遺失、駭客攻擊、鏈上數據、安全風險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