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派網絡(Pi Network)遲未登上幣安(BNB)引社群不安,分析師點出三大關鍵阻礙

派網絡(Pi Network)遲未登上幣安(BNB)引社群不安,分析師點出三大關鍵阻礙 / Tokenpost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針對 PI 區塊鏈項目「派網絡(Pi Network)」至今仍未登上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BNB)一事,社群內部出現不少失望情緒與猜測聲浪。儘管幣安在 2 月時曾經進行社群投票,暗示派網絡有望上市,但至今已過五個月仍無進一步動作,引發大量疑慮。

根據區塊鏈分析師金亨旺(Kim H Wong)分析,派網絡未能通過幣安上市門檻,可能與三項關鍵因素有關:其一,區塊鏈核心程式碼尚未全面開源;其二,尚未完成第三方資安審核;其三,未正式向幣安或是像是 Coinbase(COIN) 等主流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他特別指出,進行正式的資安審計是主流交易所評估上架項目的必要條件,缺乏這一環可能成為真正的「阻力牆」。

不過,金亨旺也表達樂觀態度。他認為,只要技術與程序上的問題逐步解決,派網絡登上主要交易所只是時間問題。他補充指出,項目方目前正從基礎建設著手,包括推出支援 AI 應用開發的 Pi App Studio、並設立規模達 1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9 億元)的創投基金,顯示其長期發展的決心。他強調:「過度關注短期價格起伏,遠不及耐心建設生態系來得有價值。」

然而,產業內部也不乏懷疑聲音。有 X(原 Twitter)上的用戶直言,只要「派網絡中央團隊(CT)」依舊不開放節點管理權限給外部,登上幣安等主流交易所幾乎不可能。他指出,系統過度中心化、需求疲弱、解鎖代幣逐漸增加與流動性明顯不足,很難在尚未升溫的市場中推高派幣(PI)的價格。根據部分觀察,PI 代幣近期價格已幾近腰斬,進一步削弱投資者信心。

目前,派幣仍僅能於 Gate.io、Bitget 等少數中心化交易所中交易,尚未進入幣安等主流平台。業界人士指出,若幣安真要考慮上市派幣,除了技術層面外,還包括其作為支付工具的實用性、社群成長潛力與生態系統活力等多元因素都會一併考量。

評論:派網絡若想實現其打造大眾化 Web3 生態的願景,光靠社群熱情恐怕不再足夠。從目前跡象看來,未來能否成功登上主流交易所,需要拿出符合產業標準的透明性與合規性。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