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與全球的M2貨幣供應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引發市場關注是否將為比特幣(BTC)下一波上漲提供助力。不過,儘管貨幣供應增加通常有助於推升高風險資產,包括加密貨幣,但多位分析師指出,當前的市場環境遠比表面來得複雜。
根據 CryptoSlate 於 24 日報導,加密貨幣分析師兼網紅拉克·戴維斯(Lark Davis)指出,比特幣價格目前正逐漸追隨全球M2供應增幅的「100日延遲趨勢」,這有可能帶來價格的「拋物線式成長」。他預測,未來幾個月比特幣可能突破 25 萬美元,但也強調目前資產價格仍 lag behind(落後)於貨幣供應的擴張速度,此情形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
根據聯準會(Fe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5 月,美國M2年增率已達 4.5%,總量來到 21.94 兆美元,創歷史新紀錄。與2020年3月疫情初期相比,美國M2在五年內激增逾 37%。市場普遍推估,至 7 月為止,美國M2已突破 22 兆美元;全球M2總量則已達 93.7 兆美元,每年年增率高達 7.45%。
另一位加密貨幣分析師 Crypto Auris 則認為,全球流動性的激增可望為比特幣提供結構性支撐。他舉例指出,美國、歐洲央行(ECB)、日本銀行(BOJ)與中國人民銀行(PBOC)等四大央行貨幣供給的總和,已夯實市場的「流動性行情」,預測中長期比特幣有望挑戰 17 萬美元。
不過,並非所有業界人士都認可此論點。金融媒體 Protos 指出,M2與比特幣之間的相關性高度取決於觀察期間。例如在短期圖表中,兩者走勢可能出現同步,但若拉長到 2019 年以後觀察,可發現 M2 在 2022 年早已創高峰,卻因 FTX 崩盤事件拖累,比特幣價格當年大幅下跌。
Protos 強調,「M2只是衡量市場總貨幣量的指標,並非直接反映可用於購買比特幣的資金池。」評論:這意味著即使貨幣供應大幅上升,也未必立即反映在比特幣走勢上,需綜合考量總體經濟環境與市場信心變化。
此外,政治事件也對市場造成明顯干擾。川普總統近日向日本、韓國、泰國與印尼發出公函,要求加速關稅談判進程,否則將啟動新一輪貿易壁壘。此舉讓市場情緒轉為保守,導致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位資產於 8 日出現明顯回檔。評論:政治風險仍是潛在的不確定因子,可能放大市場波動。
綜合來看,雖然M2增長理論上提供多頭動力,但是否能成為比特幣下一波行情啟動的「前哨指標」,尚無定論。投資人須持續關注市場的宏觀變數與投資情緒的轉折,謹慎應對潛藏風險。關鍵詞:M2、比特幣、拉克·戴維斯、Crypto Auris、川普、流動性、加密貨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