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2 日(當地時間)開放網路(Open Network,簡稱 TON)基金會因針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推出的「黃金簽證」計畫,遭遇當地監管法規爭議,引發業界關注。當地法律專家警告,若數位資產專案未經審慎考量即推行,有可能觸及合規風險。
UAE 法律事務所 NeosLegal 創辦人伊瑞娜·希弗(Irina Heaver)指出,儘管這項提案可能是出於對 TON 社群的好意,但其未充分考慮當地複雜的加密貨幣監管架構。「在阿聯酋,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CASP)受到高達五個監管機構的規範,尤其是杜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對市場行銷內容執行嚴格審查,」她指出。
希弗進一步強調,即便擁有地方官員的背書,推廣虛擬資產產品仍須完全符合聯邦與區域法律,尤其涉及「質押」與「代幣銷售」等 CASP 核心業務時,更需事先獲得法律諮詢與許可。此舉顯示,即使出於善意,若未充分遵守地方法規,依然可能構成重大風險。
爭議緣由是 TON 基金會於上週六(20 日)發布一項「黃金簽證計畫」,內容聲稱用戶若將市值約 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20 萬元)的 Toncoin(TON) 鎖倉三年,並支付 3.5 萬美元(約新台幣 112 萬元)申請費,即可取得阿聯酋提供的 10 年長期居留簽證(即黃金簽證)。
然而不到一天,UAE 多個監管單位即聯合發表聲明,明確否認此說法,指出「僅持有數位資產並不會自動取得黃金簽證資格」。杜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更點名主導該專案的企業,並未在當地取得合法營運許可,進一步強調其違規風險。
面對監管壓力,TON 基金會隨後將相關公告與內容撤下,事件迅速擴大,引發外界對其監管意識的質疑。
評論:此事件凸顯,國際加密項目若忽略當地法律結構與施行細節,不僅可能失去監管支持,也可能重創品牌信譽。阿聯酋作為中東地區最具潛力的加密市場之一,其監管體系涉及聯邦與地方層級,企業進入前應先行取得「法律意見書」與相應許可,確保合規運營。
關鍵詞:TON、TON 基金會、UAE、杜拜、加密貨幣監管、黃金簽證、Toncoin、質押、法律合規、VARA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