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8 萬枚比特幣(BTC)驟然移動!沉睡錢包疑遭法律通知威脅喚醒

8 萬枚比特幣(BTC)驟然移動!沉睡錢包疑遭法律通知威脅喚醒 / Tokenpost

根據 CryptoSlate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超過 8 萬枚比特幣(BTC)於短時間內突然大規模移動,總價值約新台幣 2,900 億元,引發市場震驚。如今交易背後的相關細節逐漸曝光,加密社群對該事件的動機與合法性展開激烈討論。

根據硬體錢包商 Ledger 的技術長 Charles Guillemet(查爾斯·吉勒梅)透露,這筆轉帳發生前數日,涉及的數個比特幣地址曾收到標題為「法律通知」的神秘訊息。這些地址創建時間可追溯至 2011 年,早期持有者從未進行過任何轉帳,屬於典型「沉睡錢包」。

該訊息聲稱,若地址持有者未於限期前使用對應私鑰進行鏈上交易,其資產將會視為無主財產,而發信方將要求聲請合法所有權。引人關注的是,訊息並非由交易所幣安(Binance)或 Ledger 發出,而是自稱律師事務所「所羅門兄弟」所寄出,明確提及最後期限為 2025 年 10 月 5 日。

吉勒梅指出,這類作法在法律上缺乏依據。例如此次事件中接收到訊息的其中 8 個比特幣地址,便各自發出了近 1 萬枚比特幣的交易,總數超過 8 萬枚,顯示錢包所有人仍掌握私鑰。評論:這可能代表持有者為保護資產而被迫提前移動幣種,警示長期未動錢包也可能成為潛在目標。

針對此次異常行為,部分觀察者推測,這可能為一種「心理戰」——冒名申請人希望製造逼迫感,使真實持有者提早喚醒資產。也有分析指出,這可能與試圖遮掩資金來源的「偽裝式駭客攻擊」有關。吉勒梅表示,有跡象顯示類似的法律訊息還大量發送至其他早期未使用的比特幣地址。

評論:此舉可能動搖比特幣核心價值——去中心化與財產自主。透過法律手段試圖接管私人鑰匙控制下的資產,不僅帶來爭議,更恐成為危險的法律先例。

此次事件也給長期比特幣持有者敲響警鐘,提醒其加強資安防護與法律風險防備。隨著「沉睡的比特幣巨鯨」頻繁甦醒,市場已開始關注類似事件是否會再度上演,甚至發展出更複雜的手法與對應策略。

關鍵詞:比特幣(BTC)、私鑰、法律通知、無主財產、加密貨幣攻擊、沉睡錢包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