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官方近日嚴正澄清,有關透過投資通幣(TON)即可獲得「黃金簽證」的傳言純屬虛假,並指出「加密貨幣質押無法作為申請居留權的依據」。這一消息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消息傳出當日即對通幣價格造成大幅波動,但在官方回應發布後,市場迅速回穩。
根據彭博社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UAE 聯邦身分、國籍、海關與港口安全局(ICP)會同證券商品局(SCA)及杜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發表聯合聲明強調,近期網路與社群媒體上流傳「可透過投資加密資產取得長期居留簽證」的說法,並非事實。當局指出,「黃金簽證」僅開放給房地產或創業投資人,以及特定科技、醫療等專業領域的人才申請。「加密貨幣質押」並不在資格條件之列。
這起傳言始於 7 日,由「開放網路(The Open Network)」社群在網路發文,聲稱若將價值 10 萬美元(約合1,390 萬韓元)的通幣進行三年期質押,即可獲得 UAE 有效 10 年的黃金簽證。帖文中不僅宣稱可攜帶家屬、年化報酬率為 3~4%、還需支付 3.5 萬美元(約 4,865 萬韓元)的「政府申請費」。該貼文經由 Telegram 創辦人帕維爾·杜洛夫(Pavel Durov)轉發,迅速在加密社群間爆紅,引發市場震盪。當日通幣價格大漲逾 10%,一度突破 3 美元大關,創下 19 日來的新高。
然而,即便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創辦人趙長鵬(CZ)等業界人士呼籲審慎看待、釐清真偽,該傳言依然持續擴散。CZ 曾指出:「如果是真的當然很棒,但資訊仍需查證。」他還批評 3.5 萬美元的政府費用遠高於一般 1,000 美元簽證中介費,合理性堪憂。最終,UAE 官方出面否認所有相關報導,徹底否決該傳言的可信度。VARA 也進一步說明,通幣目前在當地尚未納入法規框架之內,因此投資人「應僅與擁有合法執照的業者交易」。
受到政策澄清的影響,通幣價格自高點迅速回落,從當日突破 3 美元的高價跌至最低約 2.73 美元(約 3,795 韓元),最新交易價格則位於 2.83 美元(約 3,938 韓元),日跌幅約為 6.6%。此現象再次顯示,加密市場對於「監管動態」的高度敏感性。
評論:本次事件凸顯出加密貨幣市場資訊透明度與投資者信任機制的薄弱點。一則未經證實的社群貼文即足以在短短數小時內推升幣價,亦表明市場容易因「錯誤金融訊息」而起伏劇烈。政府和市場間的溝通若未即時就重大傳言進行澄清,恐怕將為投資者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總結而言,本次通幣質押換取黃金簽證的風波不僅突顯出「黃金簽證」與「加密貨幣」這兩大熱門關鍵詞在網路帶動下的爆炸性威力,也提醒投資人對於此類資訊須有警覺之心,並務必查證官方消息,以免成為虛假資訊的受害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