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密分析平台 CryptoQuant 的觀察,近期鏈上資料顯示,鏈鏈(LINK)目前處於長時間盤整階段,價格持續在 12 至 15 美元之間(約新台幣 16,680 元至 20,870 元)橫盤震盪。儘管大型持幣者「鯨魚」持續吸收拋壓,但缺乏來自散戶的新增資金進場,使得市場動能不足,等待關鍵催化劑觸發價格突破。
根據 CryptoQuant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所揭示的鏈上數據指出,鏈鏈每週平均有約 10 萬枚 LINK 從交易所轉出,顯示大型投資者正將資產轉至錢包,降低市場即時賣壓。然而,這類活動無法單靠鯨魚支撐價格拉升。早前曾在 3 月短暫出現 500 萬枚 LINK 的散戶存入交易所現象,但僅為一次性事件,爾後整體活躍用戶及交易量陷入停滯。以太坊區塊鏈數據顯示,目前每日活躍錢包地址約在 28,000 至 32,000 個之間,日均交易數則約 9,000 筆,變動有限。
回顧 LINK 的歷史活動,交易所轉出量最高曾出現在去年第四季,單日鏈上轉帳多達近 3,000 筆。今年以來,這波提款趨勢仍在持續,截至目前為止,鏈鏈在交易所的代幣總量已下降約 40%。這類趨勢通常代表市場缺乏槓桿炒作行為,市場結構維持中性,也凸顯 LINK 價格由大型持幣方逐步建倉的趨勢。不過,即便資金穩定流入,LINK 價格始終未能有效突破 15 美元關卡。
CryptoQuant 指出,想要改變目前的盤整格局,除了現有投資者穩定持幣,更關鍵的是要有「新資金」進場。若要實現趨勢反轉,一方面需要目前的大型資金繼續留在市場中,另一方面則仰賴散戶的投資信心與交易熱度回升。CryptoQuant 更將目前情況與 2023 年比特幣(BTC)面臨的長期整理行情相比較,當時比特幣也是在低迷狀態下熬過數月後,最終於 2024 年初突破走勢並迎來新一波上漲。
儘管鏈鏈近期價格疲弱,但項目的基本面與企業合作仍不斷擴展。根據報導,鏈鏈上月宣布與 Mastercard 合作啟動新計畫,讓 Mastercard 網絡上多達 30 億張卡片的用戶可使用法幣購買鏈上資產。該計畫整合 Mastercard 的全球支付網絡與鏈鏈的跨鏈互操作解決方案 CCIP,目標在加強法定貨幣進入加密市場的便利性。參與該合作的機構還包括 Zerohash、Shift4、Swapper Finance 和 XSwap,負責確保流動性與合規性。
此外,鏈鏈也參與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主導的 e-HKD+ 計畫,與 Visa 共同受選為技術合作夥伴。在其中一項跨境支付實驗中,澳洲澳紐銀行(ANZ)發行的澳幣穩定幣 A$DC 被轉換為 e-HKD,並投入至代幣化的貨幣市場基金中。交易過程透過鏈鏈的跨鏈協定 CCIP 實現在 ANZ 的私有鏈與以太坊(ETH)公開測試網之間流轉,結算則運用 Visa 的 VTAP 協議,在數秒內完成跨境支付,包含週末非營業日。
評論:儘管鏈鏈積極拓展商業合作與應用場景,市場顯示的卻是價格反應疲軟。若要真正促使 LINK 展開新一輪上漲走勢,僅依賴鯨魚的持續吸納顯得力有未逮,更需散戶重燃熱情,才能為市場注入新動能。這再次說明,加密貨幣市場不僅受到技術與基本面支撐,也深受行為心理與流動性循環影響。
關鍵詞:鏈鏈、Chainlink、LINK、鯨魚、散戶、交易所資金流、跨鏈協議、e-HKD、價格盤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