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期即便持續受到美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與各國主要機構的大量買入支撐,價格表現仍未出現明顯上揚。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7 月初(當地時間),過去一年以來,包含個人冷錢包、大型礦工以及匿名基金等「早期持有者」(俗稱「鯨魚」)已拋售超過 50 萬枚比特幣,折合當前市值約為 697 億 5,000 萬韓元(約合 697.5 億台幣)。
這批大量拋售的比特幣,幾乎與機構投資人和美國 ETF 對 BTC 的購買量相當,使市場形成供需對峙的情況。許多分析指出,這也標誌著比特幣市場正從早期以高波動性著稱的投機資產,轉變為由機構掌握並逐漸制度化的數位資產。例如,美國企業微策略(Strategy)及多家 ETF 業者與大型企業,在過去一年已合計購買約 90 萬枚 BTC,占全球流通總量 1,980 萬枚中的約 25%。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 CNBC 的報導,在近三個季度中,企業財務部門在比特幣上的投入甚至高於 ETF。根據追蹤公司及政府持幣數據的 BitcoinTreasuries,微策略目前持有比特幣達 597,323 枚(約新台幣 905 億元),超越全球各國政府合計持幣數量共 527,648 枚。而若從整體上市公司來看,總持有量達 848,608 枚,居所有類型投資者之冠。
機構主導的趨勢也改變了比特幣的市場結構與價格波動性。五年前,排行榜前 2% 的匿名錢包持有市場中高達 95% 的比特幣;如今,隨著資產分配逐步分散至更多法人與合規投資者,市場波動率明顯下降。全球金融公司 DRW 的高層 Rob Strebel 表示,「現在的加密貨幣不再是邊緣資產」,比特幣價格的穩定,則反映出其角色正轉變為更具持久性的「長期資產」。
實際上,市場的波動率資料已反映出這一趨勢。根據衍生品交易所 Deribit 的統計,30 日 BTC 波動率指數創下近兩年來新低。加密資產投資公司 Arca 的投資長 Jeff Dorman 則認為,這一現象加深了比特幣作為「退休資產」的潛力,開始受到長期資產配置者的關注。
截至 7 月初,比特幣價格落在 108,871 至 110,386 美元區間(約合新台幣 1,512 萬至 1,534 萬元),最新報價為 109,155 美元(約新台幣 1,517 萬元)。在過去 30 日內上漲 3.5%,近一週漲幅為 1.5%,略高於整體加密市場平均漲幅 1.4%。
評論:比特幣近期走勢平穩的原因並非單純的供需失衡,而是整體參與者結構與資產定位發生深層轉變。隨著機構入場規模逐步壯大,波動性下降,BTC 作為「制度化資產」的地位變得越發明確,或將重塑未來幾年的市場動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