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密貨幣市場出現明顯降溫跡象,根據數位資產管理公司 CoinShares 的最新報告,截至 24 日(當地時間),單週加密資產投資商品共流出約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67 億元),當中以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遭遇的賣壓最為明顯,反映出機構投資人目前對市場的「保守態度」與逐漸上升的「避險情緒」。
這波 20 億美元的資金流出,是自 2 月以來最大規模的單週外流紀錄,為連續第三週出現負流入,也使得三週累計總外流資金高達 32 億美元(約新台幣 1,070 億元)。CoinShares 指出,包括「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與「市場主力投資人(俗稱鯨魚)拋售持倉」等因素,加劇了市場對加密貨幣資產的信心壓力。
在本輪外流中,比特幣成為資金撤出的主要標的,單週流出資金達 13 億 8,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460 億元),占資產管理規模(AUM)約 2%。相較之下,與比特幣走勢相反、押注下跌的「空頭型商品」則出現約 9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0 億元)資金淨流入,連續三週總流入達 1,8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60 億元),顯示機構對短線「熊市走勢」的預期正升高。
比特幣之外,以太幣的拋售壓力亦不容小覷。ETH 單週出現 6 億 8,9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30 億元)資金流出,占其AUM的 4%。Solana(SOL)、瑞波幣(XRP)同樣遭遇小幅度撤資,分別有 830 萬美元與 1,5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7 億元與 51 億元)資金流出。
不過,並非所有幣種都遭遇無情拋售。部分投資人轉向防禦性策略,選擇加碼其他替代加密資產,例如:Sui(SUI)流入 6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0 億元)、萊特幣(LTC)與艾達幣(ADA)分別有 330 萬與 4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1 億與 1.3 億元)小規模資金流入。這些資金流入可能代表部分投資者正試圖分散風險並尋找低基期潛力資產。
在資產配置上,投資多元資產的「多元型(Multi-Asset)」商品表現相對穩定,過去三週共吸引 6,9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30 億元)資金淨流入。CoinShares 分析指出,這反映出市場投資者正透過資產多元化的方式,應對市場高波動的風險狀況。
從地區來看,美國為資金外流的主要市場,占比達 97%,單週流出高達 19 億 7,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656 億元)。其他如瑞士(3,990 萬美元)、香港(1,230 萬美元)、加拿大(980 萬美元)與澳洲(180 萬美元)等地,亦出現連續撤資跡象。相對亮眼的是德國與巴西,分別吸引 1,320 萬美元與 240 萬美元資金淨流入,成為少數逆勢吸金的市場。
另一方面,整體加密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也快速縮水。根據報告,自 10 月初以來,全球加密貨幣 ETP(交易型加密資產商品)管理總規模已從 2,6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9 兆元)驟減至 1,91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 兆元),短短數週內下滑近 27%。
評論:雖然整體市場情緒略顯疲弱,但部分專家認為此輪下跌仍屬調整期,尚未進入典型「熊市循環」。Zilliqa 臨時執行長 Alexander Zaidelson(亞歷山大·詹特)就分析指出,「比特幣已兩度在 10 萬美元下方遇阻並進行技術回調,現階段以強制平倉單為主的拋壓已大致消化,市場於關鍵支撐區域仍有買盤承接。」
他同時強調,資金撤出與波動上升屬短期現象,目前市場並未出現結構性轉弱跡象。「我們觀察到資金仍在 Solana 等生態系內流轉,顯示整體市場仍有活力存在;與其說是悲觀情緒,不如說是進入審慎累積、儲備能量的新階段。」
面對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比特幣 ETF 資金流向等宏觀因素牽動下,市場暫時進入觀望期。投資人可能正等待明確的上升訊號出現,再擬定下一波進場策略。在此期間,「防守為先」,並透過「分散投資」與「資產輪動」方式,將成為機構和資深投資人關注的核心策略。
關鍵詞:加密貨幣、比特幣(BTC)、以太幣(ETH)、資金流向、CoinShares、機構投資人、避險情緒、交易型商品、ETF
留言 0